今年重回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孟学农12日在发言时说,“权力必须放在笼子里,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孟学农指出,这个监督不仅仅是体制内的监督,还要自上而下的监督,或市委、省委以及人大代表的监督,但现在完全没有做出来。
当今社会,高官落马如同飘雪花,哪一个不是劣迹斑斑,一屁股烂事、骚事,被百姓们骂作赃官、贪官、腐败分子、污吏。可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偏偏省部级的高官孟学农,虽然两次落马,被上面问责,与众污秽混杂在一起,却一尘不染,在百姓心中留下了个好名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党的荣耀。在北京,他落马后,口碑挺好,百姓还挺理解。在山西被问责,山西老乡至今怀念他。南水北调工程横跨几个省,成绩卓越,被誉为低调总指挥。两次被问责,没有劣迹上身,威信反而更高了,贪官思家,良吏谋民。孟学农未能在三晋大地上留下自己更多的足迹,但是,却用《心在哪里安放》(因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发生特别重大溃坝事故去职的孟学农,沉寂一年后,在7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心在哪里安放》一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那种不能遗忘、不便表达但又抑制不住的复杂之情。)此种特别的方式,浸入了自己对每一寸黄土地最心灵深处的厚爱,也赢得了民众的认可。孟学农用自己的低调回答了“党员干部应该将心放在哪里”这一严肃的问题。
如今,再度“出山”,重回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的孟学农,依然保持自己一贯的低调,不太愿意接收记者的“采访”乃至“追访”,在本次全国人代会上也鲜有公开发言。而在代表团发言时的一席掷地有声、振聋发聩、一针见血的话语,再次印证了他的忧国忧民、充满正义、富于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灵魂。他那敢于直面问题、直言献谏的精神,更是令人钦佩。
真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3月12日审议两高报告的发言中,孟学农指出,中央的“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不可谓不完善,但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权力不透明,而民众上访渠道却不通畅,没有说话的地方。孟学农建议,法院公开接访情况,以保证审理的公开透明。应当从制度建设上保证司法的公开透明,而不是通过领导批示和信访,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加强监督。权力必须关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品读孟学农的“笼子观”与“阳光论”,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加强对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就向一个嗜血如命的吸血鬼,更像一头疯狂至极的狮子,一旦放纵,便会吸血伤人。因此,必须牢牢地把他关在潘多拉魔盒里、锁在铁笼里,约束、规范其行为,不致异化变形,谋财害命。孟学农形象地表示,要想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众上访渠道不畅,必须把权力放在笼子里,尤其是司法作为最后一条公平线,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公平正义责无旁贷,更需要保障当事人的诉求、需求和话语权的畅通,而不是推诿扯皮、糊弄。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佳的消毒液。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最好的方法就是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放在阳光下晒。孟学农表示,权力必须要晒在阳光之下。不仅仅是在组织内部监督和自上而下的监督,而是应该将“大接访”变成“大揭访”,通过阳光去监督,而且这个公开要有内容、有办法、有时限、有考核,另外可以让社会方方面面去追踪,使民众有点说话的地方,或者是能够有点期盼,有个希望。发动社会、舆论以及当事人进行监督。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媒体也这么发达,建议法院系统把接访情况在受众人数比较大的媒介上公开。
孟学农所提出的“笼子观”与“阳光论”的核心,还是谈的对权力的监督。而要真正把权力放在笼子里晒在阳光下,还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自己带头执行,自觉接受,否则规范再多、制度再全、阳光再足,也只能是说说、挂挂、贴贴、晾晾而已。要想真正使权力呆在笼子里,不去兴风作浪、贪赃枉法,必须首先革除广大官员头脑中固有的、积淀的官本位思想和贪欲邪念,否则,一心谋官、一心谋私,恃权、弄权,是关不住权力张狂、控不了权力异化的。同样,权力晒在阳光下,也要广大官员自觉执行《廉政准则》等各项制度规范,带头申报个人重大事项、晒财产、公开权力运行过程,否则,仍然热衷于暗箱操作、一人说了算,晒在阳光下的也只能是一些无关紧要、无关痛痒的鸡毛蒜皮,而更多、广大的权力还是在阴暗的角落里发霉腐烂变质。
当然,“笼子观”也好,“阳光论”也罢,都有一个灵魂性的内核,那就是出于公心、顺应民心,把心端端正正地放置在党和国家的利益上,安放在十几亿华夏子孙的心坎上,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与党与人民的前途同频共振,而不是放在自己的小圈子、小兄弟、小嗜好上,不是去投机取巧、钻营升官、谋一己之私、一人之利,也就能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上访与接访、“大接访”与“大揭访”的关系,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从而真正行使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民心而得天下。
据人民网 倪洋军/文
新闻推荐
一些俄罗斯官员认为,从莫斯科地铁爆炸袭击者身份和作案手法分析,袭击者可能与几年前屡次制造爆炸的车臣“黑寡妇”有关。两名女伴“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