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经济的,今年大三了,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忙着考证,感觉压力很大也非常迷茫,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该考什么?”“找工作时靠什么证明你的实力?单凭几分钟的面试和简单的求职材料,显然份量不足,多考个证心里踏实些。”因为今年新年延后,寒假期间很多大学生放弃回家、休息、旅游,奔忙于考驾驶证、过英语等各类考证班,以求增加就业砝码。
假期学子考证忙
刚上大一的王艳听师哥师姐们说,有了资格证就业机会要高,工资收入悬殊也非常大。看到职业资格证在就业中的份量如此之重,她只好放弃假期休息着手考证。也有大学生自嘲道,有证好就业是硬道理。毕业证、英语四级证、驾驶证一个都不能少。“反正大家都在考,好像不考就落伍了?”面对社会上种种考证诱惑,一些大学生无所适从出现盲目跟风的心理,没有证书,心里不踏实。
知行学院大三的党天河今年寒假最主要的任务是上“考研班”,他说,他们同学中有80%都在考各种班,极少数家里蹲,个别的出门或旅游。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就业压力很大,谁都认为“技多不压身”就连大一的学生也已未雨绸缪,不过他个人认为,能利用假期学点东西总比在家闷着强。
对此,大多数教师表示,作为学生首先还是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分清主次。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考证,不要简单地为了考证而考证。虽然现在的就业压力比较大,但缺的是专业精的人才,而非证书多的人员,没必要“逢证必考”。
用人看本事不看“本本”
市人才服务中心一位姓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校大学生人均拥有证书的数量少则三四个,多则十几个。由于企业性质不同专业有别,对被聘者的证件要求也不一样,有证肯定好就业,但也并非证多了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首先从就业类型出发,某些证书是就业单位的硬功夫性规定,比如要考公务员,计算机二级,证书虽然只能起到一些辅助作用,但是由于竞争过于激烈,用人单位也会把它作为一个评判标准。其次从行业考虑,如教师、医生、律师等,必须取得相关从业资格证,才有机会进这个门槛。
采访时一些企业负责人也表示,有些大学生证书虽多,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有舍本逐末之嫌,成了考试的机器。
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误导
社科联副主席席浩林在谈“考证热”时这样说,大学生热衷于考“证”,既有就业压力下的无奈,也有盲目跟风求得心理平衡的自慰,以及所谓的“本领恐慌”所形成“证件依赖症”,他们往往想通过获得证书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陷入证书“围城”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害无利。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招聘时侧重认“证”,在工作中又重能力,让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自信心,只能借助多考证书来弥补。因此,“考证热”要降温,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和方法要进一步完善,要把重点放在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上。
新闻推荐
武汉市江夏区湖泗镇38岁的张凯(化名)感染艾滋病,目前的证据确认很无辜——起因于12年前一次车祸中受伤,被就近送往位于大冶金牛镇的大冶市二医院救治,输血感染。如果不是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