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市机构招录公务员,除特殊岗位外,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中竞争性选用。全面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制度,以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载《兰州日报》1月19日《今年公务员招录两个条件:大学生、两年基层工作经历》)。
从十多年前公务员纷纷下海,到今天公务员越来越受青睐,公务员考试俨然成了“国考”,公务员招考几近万里挑一,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正在升级。这其中的变化令人深思。现在公务员招录预设“基层经历”政策的出台,无疑正逢其时,也能为“公务员热”降温。
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考公务员,追求高收入、安稳舒适的生活本无可厚非,不过若众人一致热衷考公务员,这种择业取向多少是有些令人担忧。因为大学生直接来做公务员并不是很好的一个现象,因为他们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没有经受过锻炼,如果在公务活动当中只是求安稳、求好的报酬,那就更不会去寻求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这样的公务员是不是真正能够称职呢?另一方面,它反映出社会资源分配存在不公,若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最后都去入仕途,是不是一种人才浪费?若大家只想着享受财富而不创造财富,国家的进步从何谈起?所以在当前公务员热的情况下,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企业去,到基层去,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工作经验,是应时之举,也是明智之举。
公务员作为一种职业,本该和其他任何一种职业一样有良好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但当下在其他“铁饭碗”纷纷打破的时候,公务员一直保持着“金饭碗”的姿势牢不可破,进入公务员队伍就意味着一劳永逸。有人戏称:中央级公务员是“金饭碗”,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是“铁饭碗”。这个说法其实是一种社会的自我嘲讽,说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亟待完善。
近年来人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渴求已呈病态,与其说这是一个择业群体发烧,不如说是一个社会在生病。归根结底,治愈“公务员热”综合症还得完善行政制度,加大对腐败之风的惩戒力度,让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能为人民服务,让公务员不悖离“人民公仆”的本质。如若公务员回归其基本职能了,人们还有必要把公务员抬高到不适宜的位置吗?另一方面,假如基层的各类待遇比机关里的公务员丰厚,人们还会有热情对考公务员趋之若鹜吗?若除了公务员外,所有的劳动者都能获得完善的社会保障,人们还会对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垂涎三尺”吗?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成功与否?现实中,无论是介绍一个人的简历,还是公布一个人的事迹,人们可能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那个人的官职放到显著位置。这是一种陈腐的“官本位”意识,也是造成“公务员热”的社会心理基础。其实,在基层做事情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只要一心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社会奉献了宝贵的青春,他们同样能够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样可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推崇。安徽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的事迹就验证了“基层的路越走越宽”的道理,而招录基层涌现出来的像沈浩一样的优秀基层干部更能改善公务员的公众形象。
新闻推荐
新年礼物由于在年底之前必须送出去,因此在日文中又称为“岁暮”。岁暮内容很丰富,从糖果点心到肉制品、罐装食品、海鲜、饮料、咖啡和茶,再到调味品都可以包装好送礼。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