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去有水的地方”而读书 ■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09-11-09 09:31   https://www.yybnet.net/

国家级贫困县会宁是甘肃省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优秀学生。该县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没有高招,经验就是十二个字:“家长苦供,教师苦教,学生苦学”。这十二个字造就了甘肃教育界独特的“会宁现象”。

“我的理想就是要考上大学,以后到城市去生活,去一个有水的地方。”今年10岁的王琼道出了“会宁现象”背后的动力。她出生在会宁县北部山区八里湾乡团结村贺山社,生于斯,长于斯,而志在有水的远方。

会宁严重缺水,王琼所在的北部山区更是缺水地区的“重中之重”。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上世纪70年代以来,当地人大建水窖,用来收集雨水。从那时候开始,饮水问题有了缓解。但近几年来,当地降雨量逐年减少。据会宁县气象局介绍,会宁县年平均降水量仅340毫米,蒸发量达1800毫米,2002年以来的7年时间里,会宁县年降雨量均未达到340毫米。

雨水少了,水窖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尤其是今年,会宁县出现多年未见的大旱,尽管下半年的几次降雨缓解了当地的旱情,但水窖却没有蓄多少水。王琼就读的中庄小学有三口水窖,只有两口有水。这两口水窖供给学校7名教师的日常生活用水,学生们常常需要自备饮用水,用饮料瓶装上,带着去上学。

在干旱地区,时常给教室里洒点水增加湿度是必须的,毛毛雨一样的用水量却让学校很为难。好在中庄小学算是距离水源比较近的学校,走逾一公里的山路就能取水。水源是山沟里一条浑浊的小溪,水量很小。学校老师说,这样的水是不能饮用的,只能用于洒水。

中庄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轮流到山沟里抬水,5年级的王琼和她班上的同学今年承担这个任务。校长魏宏禄说:“只有天气好的时候才敢让孩子去抬水,要是天气不好,那是绝对不能去的,旱塬上的土都比较疏松,下雨就容易发生危险。”

尽管上学的困难很大,王琼学习非常用功,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是第一名。中庄小学从上世纪50年代建校以来,已经走出了几十名博士、硕士和大学生。 

(新华社会宁11月8日电)

新闻推荐

“大股东”邓婕徐帆确另有其人

连日来在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浙江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出现了“邓婕”“徐帆”与两位影视女星同名的名字而备受关注。继女星邓婕4日否认自己就是浙江东方的“邓婕”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去有水的地方”而读书 ■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