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北京北总部胡同24号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遭到拆迁,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得知情况后紧急予以叫停,目前梁、林故居的存废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据了解,这处故居迄今尚未被列入任何一级文化保护单位。目前北京市名人故居缺乏有效普查和保护,一些名人故居在大规模拆迁中已经不复存在。如何保护名人故居,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并非挂牌文物保护单位,身处北京旧城整体保护范围之内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已经被部分拆毁。近日中午,闻讯赶到现场的北京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拆除行为暂缓,待调查清楚之后结合建设方案再做研究。
四合院已部分拆除
北总布胡同24号院原是一座两进小四合院,1931年至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租住(当时的门牌是3号),他们的小儿子梁从诫也在这里出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院内垂花门被拆,建起一座三层小楼。院内的东厢房后来也被拆除。
今年5月,一纸“通告”贴到了24号院的西墙上,其中称一房地产公司于2007年9月30日,依法取得了《房屋拆迁许可证》,在北总布胡同、前赵家楼胡同、先晓胡同及弘通巷部分门牌进行商业项目建设,并实施拆迁工作……”落款为“北京市东城区房屋管理局”,未加盖公章。
而在此前的2005年,国务院即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其中明确规定“合理调整旧城功能,防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目标,强化文化职能;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停止大拆大建。”
但24号院门楼及西厢房还是被先后拆除了。
居民介绍,目前仅存的进门处的倒座房为私房,北侧的平房(原来的正房)为房管所公房。
规划委现场叫停拆迁
10日中午,闻讯赶到现场的市规划委有关负责人向周边居民了解了情况,与开发商协调后表示,拆房的事情马上停下来,居民搬迁还可以正常进行。房子是留是拆还是修,等到具体的调查之后,结合建设方案,再做进一步研究。
这名负责人表示,由于不是挂牌文保单位,有关部门对24号院的历史情况并不了解。
开发商方面也表示,之前不知道这里就是梁思成、林徽因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对于开发商的说法,居民均表示不认可。
拆迁补偿升至5万/m2
有关资料显示,这一地区要建的商业项目早在2003年就开始实施拆迁。在北京市发改委的网站上,该项目房地产开工计划时间为2006年,建筑面积152306平方米,定位为公寓及商业办公项目。
据媒体报道,这一建筑高度70米、共23层的商业项目,由于拆迁难度大、成本高,已经数次转手,至今仍未完成拆迁。
居住在院内北侧平房内的居民介绍,这里大概有居民十余户,因为拆迁搬走的并不多,“最早开发商提出的拆迁补偿是每平方米3万,大伙儿当然不同意啊,后来谈到5万,我们还是不会搬的”,这位居民认为,这个“黄金地带”绝不止这个价钱。
新闻背景
文物普查制度没能保住名人故居
2004年《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下称《实施办法》)规定:“本市建立文物普查制度。市人民政府定期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区、县人民政府负责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市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立档案;定期对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对核定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每三年公布一次”。显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未被纳入此项工作的范围。
对于北京市普遍存在的名人故居缺乏有效普查和保护的现状,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主席会议早在2005年11月就提出了“关于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建议案”(草案),指出,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北京四合院住宅街区的精华所在,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物化载体,是一项无法再生的宝贵遗产和资源”,并列出包括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故居、金岳霖故居在内的308处名人故居的基本情况,仍不能改变名人故居被继续拆除的命运。
专家看法
“非文保单位就可拆大错特错”
北京古都风貌保护与危房改造专家顾问小组专家徐苹芳表示,虽然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不是挂牌的文物保护单位,但按照《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只要属于旧城整体保护范畴,就应该坚决予以保护,“停止大拆大建”。“不是文保单位就可以拆,这是一个大错特错的看法”。徐苹芳说,由于文物部门对于此类拆建没有实质性的权利,根据法律的规定,就算是拆掉了文保古建,“最多罚点钱”。而开发商获得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2岁的骆师傅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好好地在工地干活,一个脚手架扣件从天而降,砸中他的头部从而导致偏瘫。由于掉下的脚手架扣件呈抛物线落下,工友们怀疑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