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公生明 廉生威 ——仁和区以“勤廉双优”争创活动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综述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09-10-29 09:36   https://www.yybnet.net/

程 刚 本报记者 周 越

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得到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大力改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近年来,仁和区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让群众满意的成效。

勤政廉政建设,重在基层。 

仁和区自成为“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省法规工作联系点”、“省信访工作联系点”以来,对“勤廉双优”工作就一直长抓不懈。

今年,该区成为省“勤廉双优”争创活动的试点,区委、区政府、区纪检监察系统以“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为主题,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促进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推进。

不断创新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争创活动

坚持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为先。

该区始终坚持以组织机制构平台,区、乡、村层层成立领导小组,强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组织、协调、考核、督查等工作;各级领导包乡挂村,签订“一岗双责”责任书。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确定示范点。对示范点,采取现场参观与交流发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经验交流。

强化宣传机制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月活动,以典型教育明荣辱,抓住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积极自编教育读本、自演群口快板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宣传“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等活动,广泛宣传。

积极探索和创新,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党政违纪案件公开审理工作。对金江镇林管站原站长受贿案进行了公开审理,并组织相关行业部门人员、分管领导和乡镇纪委书记、全市纪检监察系统近100人旁听了审理。

坚持以“省法规工作联系点”为本。

对于每一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的出台,区委、区政府领导都提思路,作要求,并从人员、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具体工作人员深入各乡镇、街道调研,充分掌握情况,了解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到整治的方法。经过反复修正、通过后,才印发全区。

全面规范农村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行为,制定出台了仁和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试行办法,专项工作问责办法,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和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每年开展一次走访谈话、一次专题汇报、一次警示教育、一次问题研讨。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了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

坚持以“省信访工作联系点”为重。

信访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部门与群众联系,群众与党政机关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该区创新信访机制,畅通诉求渠道,在全市率先建立廉政下访制度,率先开展党风廉政巡视工作,坚持开展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建立纵向协作、横向协调的信访工作网络,从而形成了区、乡、村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8·30”地震发生后,仁和区迅速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为组长,纪检监察、财政、民政、审计等单位为成员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工作组和信访受理调查组。向全区各村(居)、组公布、公示24小时开通的廉洁救灾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全程参加了对全区15个乡镇(街道)和99个村(居)、400个村民小组的抗震救灾资金、物资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真正做到了“干部勤廉双优,灾区群众无忧”。

坚持以“省勤廉双优争创活动试点”为范。

该区采取“组合拳”方式,点上示范,面上铺开,领导勤廉带头,推进争创活动。

确定试点,以点促面。总发乡几年前是全区的信访大乡,而今天是全区的农业产业化大乡。经过仔细斟酌,筛选,最后明确了总发乡为全区的“勤廉双优”争创活动试点乡镇。

作为全区第一个开展活动的试点单位,总发乡以“干部勤廉双优、百姓心中无忧”为主题,以“四重四抓”为突破,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设计出“创新思路+集思广益+增强互动”的组合办法,争创勤廉双优,助推科学发展,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总发乡的争创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达到一个新的沸点。

加强规范管理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该区切实加强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全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的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织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工作运行正常有序。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对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十分重视,认真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从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从提高基本觉悟入手,加强廉洁观和法纪观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先后举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培训班6期,培训958人次;举办大学生村(社区)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76人次;村干部培训班4期,培训235人次;国土部门干部培训班2期,培训163人次;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645人次;送教到乡镇、区级部门18场次,培训1237人次。

开展廉政文化下乡、进村、入户活动。通过廉政文艺下乡,廉政歌曲比赛,廉政书画展,群众公开评廉,设立农村廉政文化大院和廉政教育一面墙,发放廉政教育提醒卡,发送廉政短信,致党员干部公开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等日常教育形式,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廉政意识,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该区重点抓农村基层体制机制制度的“两个规范、两个完善和一项改革”。

两个规范:指导乡镇、街道规范制定领导班子议事规则、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根据农村工作的实际,规范制定一系列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公开机制制度,在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公告,便于群众监督。

两个完善: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工作机制,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经济上有看头、离任后有想头。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履职规范制度。

一项改革:进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机制改革。

2006年起,该区针对村级财务管理现状,推行了以村财乡(镇)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全区设立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14个,81个村级组织中已全面实行了村财委托乡镇管。经过三年改革实践,全区村级财务管理初步形成了以村财乡(镇)管为主体、村财乡(镇)审和自我管理为辅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新机制,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强化了群众监督。今年,该区针对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制定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清理规范试点工作方案,开展清理规范村集体资源、资产管理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办事公开,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

全面推行乡(镇)、村党务、政务(村务)、财务、事务、服务公开,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定期考评检查,对考核结果合格的进行表彰,对较差的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使“五务”公开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目前全区15个乡镇、街道,99个村(居)委会全部推行“五务”公开,有效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全面推行区、乡(镇)、村三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全区81个行政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办公场所和“千村万户工程”的载体功能,建设集党务村务、医疗服务、群众事务、治安调解等于一体的村(居)便民服务工作联系点,实现村干部角色和职能的转换,为本村群众提供服务。

依纪依法办案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区委、区政府切实把维护农村基层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案件查处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来抓。

该区强化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执行力。每年年初均制定下发《仁和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表》,共分解17个方面75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乡一级设立党风廉政宣教中心,村级设立宣教站,实行分级负责的廉政谈话制度。2007年以来,全区共开展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57人次、诫勉谈话26人次,开展村(居)站所负责人任前廉政谈话400余人次,经常性谈话200余人次,问题性谈话或诫勉谈话38人次,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党风、政风明显好转。

围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支农资金和“8·30”抗震救灾资金使用的管理规定,确保补贴、救灾资金足额、及时发放到农民和受灾群众手中。加强审计和稽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贪污等行为,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全区未发现一起违纪违规行为。

加强对中央涉及农业农村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规范项目审批,严格决策程序,强化资金监管,未出现任何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农村社保、医保资金的监督检查,全区所有乡村未发生新债务。

围绕农村土地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切实纠正和查处拖欠、克扣、挪用、侵占、贪污征地补偿费的违纪违法行为。

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整合农村基层办案力量,办案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至2009年,区纪委立案27宗中,涉及镇、村干部案件就有13件。在办案过程中,加大对不廉涉农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该区坚持做到三个围绕:围绕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加大对不廉党员干部的查处力度;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办案保驾护航作用;围绕稳定力查大要案。真正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面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益,有效地维护社会的稳定。

政通人和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

仁和区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结合,以“稳煤兴工调结构、扎实建设新农村、发展旅游促三产、稳定和谐聚人心”为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灾后重建”、“一线四点”、“一区五园”和“北联南扩”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强化,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仁和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6.7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64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6亿元。全区的农业向名、优、特的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24元。今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仁和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经济爬坡上行,止滑提速。1—9月,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5.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9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7.94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40元,同比增收400元。

新闻推荐

攀钢钒冷轧厂党委主题活动确保目标实现

本报讯(代建华报道)10月23日,笔者在攀钢钒冷轧厂罩式炉机组控制室看到,党员朱大军、汪月松正在给操作工讲解退火工艺曲线,并指导其修改退火工艺参数,确保产品的退火质量。这是该厂党委开展“学习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公生明 廉生威 ——仁和区以“勤廉双优”争创活动深化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综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