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今日日本 > 正文

四十岁创业 独自带女儿移居日本 害怕就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16 09:41   https://www.yybnet.net/

2019,东京新宿区,一家语言学校。

最开始苏燕犹豫半天不敢进门,怕自己没背熟单词,回答不出问题,被同学取笑,而今天这堂课,却能自如地说上好几句,她鼓励自己:你挺棒的呀,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下课了,她收好桌上的日文课本,瞄了一眼表,已经十二点半了,来不及多做停留,起身匆匆离开学校搭乘地铁,回程需要五十分钟,赶回家去等两点半放学的女儿果果,刚刚好。

这是她们母女俩搬来日本的第一年。

▲在东京的家。

01.

苏燕是北京人,曾经担任多年的《美好家园》杂志主编,做过新媒体的首席运营官。目前移居东京,深耕自己的生活品牌Nice Things,品牌以定制、经营日本陶器为主。

她的职业生涯,大多与分享生活之美相关。

2010年去日本旅行,在京都的上贺茂市集,她初次与陶器结缘。陶器质朴无华的纹理,简单直接的轮廓,带着泥土的温度和气息,一下子触动到她骨子里的东西,于是苏燕开始有意识地做有关陶器的采访,编辑出版了《人生需要匠人精神》和《我和器物的美好交会》。

前公司因为融资问题,终止了所有业务。当时有几十万的陶器库存,还有一些未交付的订单,苏燕做了一个事后看起来“颇为生猛”的决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负责处理善后工作。

一口气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那段时间,来回奔波,周周转转。最后,她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将器皿妥善地找到了各自的新主人。

压力也是契机,她由此开启了中日两地的双城生活,一个月要来回多次,拜访日本陶艺家,为国内客户定制各款器皿。最后,苏燕意识到,如此两地跑,实在是不太方便,信息相对滞后,不如顺势而为,搬到日本去。

02.

当时,周围的朋友都投出了反对票:不会讲日语,校园安全性,还有生活是否便利,等等等等。

任何一种生活都不尽完美,会有这样的问题,也会有那样的问题。我们总是囿于原地,然后担心着各种危险。苏燕想试一试,四十多岁,还在积累和寻找更好的生活方法和经验。

苏燕带着女儿在日本租了房子,女儿就在家附近的学校上学。

虽然女儿有回家钥匙,放学后也有社团活动,但苏燕坚持每天女儿放学时已经在家等她,让她一回家就能见到妈妈,多些放松舒服的时间。女儿生性慢热,突然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身边熟悉的亲人只有妈妈。建立好的安全感,应该是个自然的过程,苏燕要求自己做到全情陪伴。

▲放学回来就开始写作业的女儿。

搬来日本前夕,苏燕和先生刚好分开了。这件事,苏燕没有隐瞒,诚实地告诉了女儿。她认为,想要女儿幸福,更应该告诉她婚姻的真相:

“其实小孩子很聪明的,能够感觉出来大人的关系好不好,为何总是怕孩子不能接纳,要去假装美好呢?婚姻真的不好了,就把它结束掉,工作也是,如果一件事情不好了,就把它结束,再开始走新的路。害怕也没有用。”

人生是不是有很多次开始?至少在苏燕的世界里,答案是肯定的。

果果有一个记录本,记着爸爸的飞行日程(已经排到了今年六月),爸爸每个月都会飞去看她。因为拥有笃定的父爱,孩子自由而快乐。也许他不是一个合适的伴侣,却是一个完美的爸爸。

有朋友责怪苏燕,担心她女儿的文化会因此断层,以后她都搞不清楚自己是哪国人。她就对孩子说:

“你是一个地球人,我们会中文,现在来体验下日本是怎么样的,将来上大学去欧美国家,讲多种语言,选择住在哪里都行,多有意思啊!”

孩子的观念,其实取决于大人怎么看这个世界。要有一个打开的心态。

03.

来东京后,苏燕利用地理的便利,每周都会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民艺展览和集市,或是去周边的城市,四处拜访陶艺工作室,零距离地和陶艺家们交流,去发现新的作者,探索彰显自己特质的东西。

她认为,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社会已经历过浮躁,如今回归到普遍理性踏实的阶段。器皿市场相对来说,非常透明和稳定。“陶艺家普遍认为,现在是手工艺的第二次复兴,可能会进入一个高潮。”

▲日本陶艺家荒贺文成和苏燕。

苏燕眼中的“匠人精神”,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日本有很多窑口,但非常细化,每个只做自己最擅长的,可能就只有一两个代表作。

经常收到客户的要求:“你们能帮我配一套茶具吗?”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因为代理的陶艺家很多,苏燕团队会给到客户个性化的配套方案,甚至一套里面有三四个陶艺家的作品,内容很丰富,搭配起来也协调。“我们售卖审美的搭配。”

▲苏燕挑选并搭配的日本陶艺家器皿。

这些是她在高桥拓儿《和食十品》一书中受到的启发:器皿是映射时代的镜子。以前日本父辈的器皿都是华丽金色镶边,大地震以后人们内心变得脆弱,喜欢更加朴素的,审美和时代有着紧密关联。

因为饮食文化的相近,如今日式器皿愈发受到国内人们的喜爱和关注。2019年,苏燕在北戴河阿那亚艺术中心策划了几场个展,包括陶艺家村上雄一和安福由美子的作品,将器物之美尽情呈现在大众的视线中。

 

接下来新一年的工作已经排满,做五场展览。她说,加上最主要的线上销售,算下来工作密度差不多了,我们就把小事情做美。

陶器不同于一般商品,要的货越多,交货期越长,日本陶艺家经常是一个人制作经营,不用太多人手,因此没有短于半年的交期,有的甚至长达一年半。苏燕对此有清醒的意识,这个事情是不能做大的,保持小的团队,绝不扩大。

如今从事生活方式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如何保持自己的特点,又能实现盈利?苏燕说:

“确实有一些人做得非常好,起点又比我们高,但在同一个市场上做,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和审美,每个人只能做他自己。”

04.

在东京的生活自在丰富,有朋友来,一起去神保町去逛逛书店,去中目黑喝杯咖啡,聊聊生活,就很开心。她不喜欢讨论那些“你有多少粉丝”,“转化了多少客户”。苏燕每天上午集中处理好公司的事情,下午就专心陪伴小朋友。寒暑假调整休息,去旅行,去想去的地方。已经对物质没有什么急切的欲望,觉得简单够用就好。即使是对人,也不再抱有一定要在一起的执念。

她坦率直言这个年纪想明白了,每天有空余时间陪女儿,能工作有钱赚,学学语言,还能写自己的书,舒舒服服的就好。

女儿经过这一年的成长,独立性越来越强,帮妈妈做早餐,个子也长高了不少,每天都很开心,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放学后不会只呆在家里,和朋友一起去学校附近的儿童馆。学校专门为新来的学生配了日语老师,果果说得还不太好,但听懂已经没有问题了。

 

苏燕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劲头,最近,她的案头书是《金缮:惜物之心》。包括民艺大师柳宗悦的《日本民艺之旅》,赤木明登的《打开赤木家的橱柜》,都是她特别喜欢屡翻不厌的。

苏燕做了一个“东京一年”的系列。初来乍到,去哪里买二手家具?好玩的地方,喜欢的艺廊,什么时间去看什么展览,有意思的市集以及好吃的店铺?也许并不是什么“厉害”的去处,想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在东京生活第一年的轨迹。

问她有没有什么后悔,或者离预期差距很大的地方?她笑起来:

“啊,好像没有哎!如果呆在北京,也许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但是来到东京,我就得开始学语言,英文也得特别好,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就只能靠自己。之前PPT也不会做,只要动动嘴就行了,现在解锁很多生存技能。”

有时候得顺势而为,自己肯动一动,世界都会来配合你,你自己不动的话,很多资源是过不去的。

“生活像一只鸟,

需要喝水休息梳理羽毛,

想飞得再高,

不拍打翅膀都是说笑。”

苏燕和女儿,像春天的燕子,在练习拍打自己的翅膀,在暖风中向前飞行。

本文作者:阿卯,前外企主管,现主业相夫教子&女,兼职自媒体人,撰稿人以及绘本翻译,个人公众号: 阿卯的小葫芦。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苏燕提供。

新闻推荐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作者:[日]稻盛和夫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年版稻盛和夫不是生来就是经营之圣,其人生是从日本乡下一个被炸毁了...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四十岁创业 独自带女儿移居日本 害怕就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