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今日日本 > 正文

非常文青 与故乡握手言和

来源:大众日报 2020-05-17 09:37   https://www.yybnet.net/

□ 韩浩月

对于一名“70后”来说,文学层面的故乡观念,受到过两个时代作家的影响。一是民国时期,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民国时期的作家中,很多人写故乡都给人留下过深刻印象。比如鲁迅就写过不少与故乡有关的作品,在《故乡》《祝福》等作品中,鲁迅借描写闰土、祥林嫂等人物,表达出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以及对故乡人物的悲悯,他渴望生活在旧社会的人们能够冲破黑暗,享有新时代的自由与幸福。

沈从文是一位被故乡山水滋养出来的作家,他写《边城》,写《湘西散记》,给中国文学留下了经典的故乡形象。他的“田园牧歌式”的写作,写出来的故乡实在太美、太好了,用现在一个流行的说法是,这会被怀疑成一种“美图秀秀式”的写法。但之所以沈从文笔下的故乡让人向往、眷念,在于他优秀的文笔,在白话文刚刚开始的时候,他几乎就创造了一个白话文写作的高峰。

另外,觉得沈从文没有批判眼光是错误的,湘西曾经的落后、愚昧和残酷,在他写景写人之余,仍然时常流露于笔端。他对普通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等,也是他的故乡写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我喜欢的另外两位作家是萧红和郁达夫,他们的主要作品也都与故乡有紧密联系。萧红的三部重要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小城三月》,都是以她熟悉的乡村以及乡村家庭生活为背景创作的,故乡给她留下的回忆,有惨痛,有温暖,而她却让故乡永远活在了她的作品里。

在日本留学、工作过的郁达夫,在作品中除了凭借惊人的坦率与直接吸引读者外,远离故土之后对故乡的观点与情感,也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散文《还乡记》《还乡后记》等,大量的内心独白传递出他对故乡的复杂印象。

2000年之后,故乡写作没再诞生经典的,具有广泛的、全社会影响的作品,这是因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故乡写作主题的高度与深度,几乎被当时活跃的“40后”“50后”作家群写尽了。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家,比如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刘震云、余华等等,无不从故乡的土壤里汲取营养,写下了诸多令人动容的长篇。可以这么说,中国现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大多数是可以划归于“故乡主题”写作中的。

而之所以“故乡写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爆发并制造了一个文学黄金时代,在于那一批作家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们的青年时代承受着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困苦,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时代枷锁,有着太多无处释放的激情与渴望,他们把故乡的土壤翻来覆去深挖了无数遍,写尽了落在那片土地上的每一滴血水与泪水。“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韩少功的这句话说透了“故乡写作。”

莫言在一篇名为《超越故乡》的文章中说,“作家的故乡更多的是一个回忆往昔的梦境,它是以历史上的某些真实生活为根据的,但平添了无数的花草”——但说实话,在他那个年龄段的作家中,“平添的花草”是看不到多少的,能看到的,是不断撞入眼帘的荆棘,是血肉模糊的悲惨生命,是一代人挣扎着想要摆脱苦难的哭喊。

一直到现在,故乡写作或者说乡土题材写作,都还是主流纯文学期刊的主打内容。虽然现在拿起这些杂志翻看上面刊载的新作,已经毫无感觉,但故乡写作留下的巨大惯性,以及陪伴这个惯性而来的陈旧思维与老套表达,都还在展示它巨大的能量。

2000年前后,大约有一二十位出生于60、70年代的作家,以“谁的故乡不在沦陷”为主题,写作了一系列的文章并出版了几本书,这一写作现象刷新了乡土写作多年未变的面孔。“谁的故乡不在沦陷”主题写作传递出的诉求,换成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尤其是乡村秩序与规则的失守,让曾经令人充满浪漫想象的农村生活逐渐消失。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书有冉云飞《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沦陷》、野夫《乡关何处》、十年砍柴《找不回的故乡》、柴春芽《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等。这些作家笔下的故乡,无论美好还是疼痛,都有着惊人的一致性,对过去时光的缅怀与惋惜,都在彰显“故乡与故土”的重要性。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我们的乡村生活有漫长的历史,而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不过是这几十年才发生的事情,在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之下,人们的乡愁开始涌动,是很自然会发生的事情。在以后许多年,我们很多人恐怕还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跟精力,来解决城市生活与乡村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如果故乡不能给你安慰,那么异乡就更不能”,这是去年我写在文章里的一句话,这不是结论,更像是个人的一种愿望。中国人寻找家园的愿望是最强烈的,几面围墙,几片新绿,几张瓦片,就能让人生死流连。

从两年前开始,我返乡的次数相较往年频率多了许多。可能是我找到了与故乡握手言和的方式,也可能是一名写作者的内心本能在作出选择。迄今为止代表作都是故乡题材的贾樟柯导演,在前几年回到了他的故乡长居。他喜欢被家乡人呼唤他的小名,喜欢在朋友们推杯换盏时一个人悄悄地走出酒店四处散步,也喜欢在一觉醒来,听到不远处货车驶过的声音还有邻家大嫂闲聊的口音……贾樟柯的内心,也一定是经过了比较与选择的。

和贾樟柯一样,写出《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的作家梁鸿,也是用拥抱、理解、发现的眼光去观察与记录故乡的,我觉得他们两位,一位从影像上,一位从文字上,开辟了新的书写故乡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是没有恨的,就算有批判,也是非常温和的,带有情感的温度。

最近有一本书叫《从故乡出发,从世界回来》,是陈统奎出版的一本新书的书名,这个书名很好,起码可以说明一点:看过世界的人,才知道如何找回故乡。我想,贾樟柯和梁鸿都是看过世界的人,他们回过头来再看故乡的时候,眼光就会温柔多了。

前段时间,我尝试写一些与故乡无关的虚构作品,一个写作者不可能一辈子写故乡,但想要摆脱出身与成长带给生命的烙印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在写作上还是受困于故乡,那表明一个人并没有实现精神层面的刷新,抑或没能得到一种真正表达上的自由。

旅居多伦多的作家张翎,写过多部与故乡温州有关的小说,她说“只有离开故乡才会拥有故乡”“离故乡越远,故乡的风貌与记忆越清晰”。现在她每年有一两个月会在温州生活,我觉得她拥有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无论是写作上的还是地域情感方面的。

真正的自由其实是“来去自由”,真正的故乡,是不需要把根扎在那里的,而是让你觉得舒适与放松的,不用疼痛与伤害来挽留你的,也不用势利欢迎你……

故乡就是一片土地,静默而宏大地停留在那里,无论何时你回来,山河不变,风月依旧,田野喧哗,昔日少年依然奔走在街头……这才是我的故乡。

新闻推荐

奥运会推迟产生巨额费用 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

本报讯(首席记者闫斌)在昨日召开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将承担8亿美元东京奥运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非常文青 与故乡握手言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