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闻神保町,心向往之。神保町是日本最大的一条书街,汇聚许多旧书店、普通书店和出版社。
鹿岛茂的《漫步神保町》,副标题叫“日本旧书街通史”。神保町的历史被重置于经济、教育、居住、饮食的大环境里,作者以“拖泥带水”的笔法描绘气象万千的文化图景。
比如,鹿岛茂讲述幕末以来的日本教育史和大学建校史。他考据了“藩书调所→洋书调所→开成所”的系列变更。1875年,为了研究洋学,藩书调所创立。这个机构推动了日本近代化的所有学科和研究所,其特征之一就是不雇用外国人而全部由日本教职员开展教育和研究。所以,旧书业的兴旺成为必然,它对保存、抢救文化的作用,不可磨灭。
明治时期高等教育起步,东京大学、外国语学校、学习院等纷纷成立,日后的明治大学、法政大学等院校前身也都设立在神保町附近。有学校,有学生,四周书店也开始林立,为他们服务。最好卖的是各类教材,手头拮据的书生典当他们的书籍,另外一些人就来捡漏买走它们。因为资金回流迅速,有实力的商人乐于投入书业,政府不断出台各类政策扶持出版业和书业。神保町书街的格局初成。
旧书的流通,帮助了穷困的读书人。曾任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首位馆长的作家兼政治家市岛春城在随笔《神田之文化町》里如此描述:“难忘神田,难忘这个为我们提供过第一批精神食粮的地方。详细说来,这地方还真不大,也就是从一桥到神保町、今川小路这一带而已。”鹿岛茂在书中讲述的夏目漱石、小林秀雄等文豪求学时的故事,也印证这类感受绝非个例。
现在的有斐阁出版社,前身是创立于明治十年(1877年)的有史阁,它是神保町地区最早创立的旧书店之一。它在创建之初是“专门面向学生群体的旧书银行”,不少学生毕业后成了作家,书店也随之转型成专为这些作家出书的出版社。后来,岩波书店等也纷纷效仿,逐渐形成了典型的神保町书肆的发展模式。作家与出版方人情交好,例如夏目簌石就非常信任岩波书店,岩波书店“诚实真挚”的理念被视作业界标杆,其出版的具有平民特征的文库本等图书,对于现代日本国民教育的普及化作用很大。
神保町发展史上最大的灾厄是大正二年(1913年)的那场大火。一夜之间,大火吞噬了包括神保町在内的数个街区,无数书店和书籍毁于一旦。但这场大火也带来了新变化,旧书店出于租金等考虑纷纷向东迁移,呈现更加密集的分布。神田最具代表性的两大著名旧书商,岩波书店和一诚堂,都是在大火后创建的,可见当时人们仍看重书业前景。
书,是特别的东西,很融洽,可共享。书店,是一条街道、一个街区不可缺少的存在。
在《漫步神保町》里,鹿岛茂的笔墨不时旁逸,写中餐馆,写法式街区,写老电影院,写老杂志,写关东地震后的旧书泡沫,写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艰难,也写他在20世纪尾端回望往昔的哀惋与瞻望未来的信念。明治二十九年(1896年),清政府派遣的首批13名留学生就住在东京神田区,后来形成了神保町中华街。作为明治大学教授、法国文化研究者,鹿岛茂关注法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例如森茉莉这类唯美的写作风格如何成为日本文学的一道风景。书店向来是时代风潮的引领者,思想市场的发起人。
书店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卖书。神保町以书店为中心构成了一张温柔的隐形的网络。书店跟历史、跟人、跟周围产生关联,成为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的一部分。好的书店和书街,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也是我们在小时候恋恋停留的去处,留下了久远温暖的回忆。这些文化记忆和生活体验,让我们成为爱书人。
新闻推荐
据日本广播协会电视报道,日本4月18日新增584例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确诊10433例、死亡223例。除了在日本国内确诊的10433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