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下载一部电影,你体验过吗?5G时代来临,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直播,速度都将快到飞起,几乎没有卡顿现象。网速不再是限制用户畅游网络空间的主要障碍,相比之下,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却让人担忧。
近日,索尼、英特尔和日本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它们将合作开发6G移动网络技术;同时,三家公司还有一个目标,即开发出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希望借此研制出1次充电可以使用至多1年的智能手机。那么,手机充1次电用1年,这样的美好愿景真能实现吗?
可寄希望于新技术的开发
如今,我们随便拆开一部手机,便会发现电池占据了其内部绝大部分的空间,而且如今的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那么充电1次续航1年,这个理想会变为现实吗?
“目前来看,手机充电1次续航1年,依靠现有电池技术,实现的可能性不大。不过,不排除这些厂商未来依靠开发出的新型电池技术,实现这一目标。”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如果未来某项技术实现了这一目标,且该技术有较强的可靠性,可以预测,它将成为近年最具突破性的科技进展之一。
近年来,安全性和可靠性日益成为衡量手机电池的重要指标。相比有150年历史的铅酸电池,在上世纪90年代与产业化应用结合的锂离子电池,目前仍是市场上最先进的电池。现在大部分手机所用的电池都是锂离子电池,因为它更安全、可靠。
安全性与大容量不可兼得
那么,当前市场上大部分手机电池的电量处在一个什么水平?
孙燕飚表示,现在手机电池容量主要有两种类型:6英寸全面屏手机,一般电池容量在3000~3500毫安时之间,这类电池的续航时间约为16个小时;屏幕更大的手机,相应地就需要更大容量的电池,一般在3800~4500毫安时之间,续航时间约为24个小时。“想要在更小体积内提供更多能量,厂商只能想方设法挤压辅助材料所占的空间,同时也给电池‘瘦身’,但电池的安全性与大容量两者似乎不可兼得。”
资料显示,锂电池的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均具有易燃性,受热(内部或外部)即可引发起火并分解产生气体,从而加大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而且,如今的高分子隔离膜硬度相对较低,在电池发生碰撞或表面温度过热的情况下,极易损坏这层薄膜,导致电池短路。
在孙燕飚看来,电池的安全性永远要排在首位。“手机厂商在追求更高能量密度时,切不可忽略其安全问题。”他说。
新闻推荐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把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术用于相亲活动的动向不断扩大。AI发挥新型“媒人”的作用,创造对话机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