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读书人渐少,藏书人渐多。面对如此怪象,很多书友都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旧时文人对藏书与读书的看法。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他把藏书看作最容易的事,将记住书的内容视为最高境界。藏书家周叔弢对他的藏书定有“五好”标准,并说:“藏书不读书,何异声色犬马之好?”他们都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提倡的是读书只需领会意旨,不必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民国随笔作家江寄萍在《北洋画报》上发表的《集书与读书》一文,表达了与陶渊明一样的观点,并为自己不能通读藏书找到了客观理由。
江寄萍平生喜买书,然不能尽读之,有时翻阅几篇就放在书架上,真不是一个读书人的好习惯。他也曾下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买来新书后,强令自己及时读完,却始终未能全本读毕一册。为此,他惭愧地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赞赏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感叹那种陶冶性灵的境界不是一般书呆子所能做到的。自己虽没有那种涵养,不敢说为读书而欣然忘食,但读至会意处也是不忍抛书而去。他当时有一个客观的问题——正在带着年幼的小孩,他正在专心读书的时候,小孩突然哭闹起来,或是见大人读书,小孩也凑过来要读,但他只会读一个“大”字,无论什么字都读作“大”。所以,小孩一干扰,他便只得立刻把书放回书架。如此,想要尽情地读完一册书,总是不能如愿。后来他看到日本文学评论家厨川白村的一段文字:“书可不精读,单把它堆积起来罢。把不读的书堆积起来的时候,可是比没有美术鉴赏的人们,摆些伪物的古董要高尚得多。因为只要书在近旁,随时皆可读的。或者就是自己不读,也能给旁的人以读的机会。”于是江寄萍写道:“原来,买了书来自己不看,也是有益处的。”这大概只能算作他的自我安慰吧。
——摘自《今晚报》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微信看“沸腾”国际纵横尽管安倍此次选举仍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是老对手石破茂上位的可能性仍然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