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编线毯
拼布+刺子绣挎包
软陶·多肉盆栽
软陶·鱼
布艺包
羊毛毡小帽
草编+软陶技艺
今年母亲节这一天,市文化馆一楼的展厅,第八届“婆婆妈妈”手工作品展如约开展。这是一群婆婆、妈妈们用“手作”精神献给五月的一次心灵与物的沟通、自然与自我的探索过程的分享。在我们的城市里,这样一群婆婆、妈妈年龄的人,不受年龄制约,迈进市文化馆的手作课堂,重拾手工制作技艺,实现了通过手中的一物一作,在“手作”的安静中,寻求心灵的净化治愈。
手作温暖 一场自我治愈的过程
在市文化馆的展厅,满目的布艺手袋、布贴技艺作品、居家编织物,让人找回久违的温暖感。一件旧毛衣和一件旧大衣,改造成一个拼贴包或一个靠垫,让旧物焕发出岁月赋予的温婉气质,让记者叹服的除了作者的构思,更感叹作者在独自面对旧物时的那份执着其间的自得。
手作达人江效辉,这位奶奶级的布艺爱好者,带着她的手工包包每次一亮相,总能惊艳众人。这位玩转布艺拼贴、珠绣、手绘等多种技艺与一身的包包达人,几年间带着上百个手作包包参展,每款包包都透露着她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一块窗帘布、一件旧毛衣、几块碎布头……在她的反复考量后,这些材料变身为有的夸张、有的复古、有的则被赋予不羁性格的手袋、挎包。她几乎将原创做到了极致。
今年,江效辉在她的旧物改造包包中,有一款加入了日本刺子绣技艺的手袋:旧牛仔裤+蓝染花布+刺子绣技艺,复活了一种东方式的审美。她说,她还在尝试将欧式的钩花技艺嫁接到包包设计中,未来可能还会延伸到围巾、桌布等居家用品中来。
对于动手做的过程,江效辉认为手作的意义是让人有机会独处、在不疾不徐的操作中,完成自己所设计与制作的东西,这种成就感是巨大的。从头到尾完成一个作品的成就感,更是其他爱好无法取代的。
同是奶奶级,医生出身的李少雄的手作自带温婉气质。她的配方保健香囊、摆件玩偶、零钱包、手拿包、购物包袋有一份从容娴静。李少雄说,手作的过程是获得愉悦的过程,现代人很少能慢下来感受生活,比如过去常见到共同爱好的姐妹一起工作,夜晚灯光下,边打毛衣,边诉说自己的心事。手头的活慢慢见涨,心事慢慢打开,这个过程本身很治愈。而退休以后开始的手作尝试,李少雄从保健香囊的配置、缝制开始,将一草一叶、一针一线的过程当成是调节身心、对抗压力,具有治愈效果的心灵净化活动。
手作回归
学会感受生活的能力
展厅的另一边,年轻的妈妈群体则把日常生活中的小情绪、小清新运用到手作中来,不拘形式、不限素材。透过手作的尝试告诉大家“无论这个创作内容是什么,做一盆花、做纸艺、雕塑、插花、编织、剪纸……所表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动手去完成一个作品,表达出内心的一份热诚。”
一群卡通公仔、一只俏皮的大公鸡、或者一簇簇萌萌的多肉小盆栽,它们出自妈妈们信手的软陶塑造。装点在案头、窗下,她们相信鲜活、生动来自手下、眼中。
这几年被称为治愈系手作的“羊毛毡”技艺,更得年轻人青睐。人偶、帽子生动的能萌化你的心。也代表了这个群体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有着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精神。
一块土布经历了看似随性地打结、染色,成了一块透着不温不火的愉悦图案的蓝染花布,再把它变身为一条披肩或一条曳地长裙,其实这里面有如先辈们那样从传统中摸索经验的过程。
从职场上走来的妈妈们,通过认认真真的创作与手工,来证明自己是完整的个体,通过动手做的过程学习与自己独处。“当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我们都加快了行走的步伐,我们渐渐忘了慢下来感受生活的能力,手作不仅是文化创新与复兴的活动,更是整合身心,具有疗愈效果的成长活动。”在她们看来,即使她们并不是专业的工匠、艺术家、手艺人,但是开始动手画图、做一道家常菜、编织一件毛衣、烘焙一块蛋糕、串一段珠串、身心整合的过程就已经开始。
记者 王惠 文/摄
新闻推荐
便血、拉肚子?腹胀、便秘?小毛病也有大隐患 肠道健康月——轻松舒适,无痛肠镜检查仅需280元,预约电话:85611555
为迎接5月29日“世界肠道健康日”的到来,由本报联合医博肛肠医院共同举办的“肠道健康月”无痛肠镜普查活动受到了市民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