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当老师的,不怕遇不到聪明的出类拔萃的孩子,在各类比赛中为你揽金夺银,给你脸上贴金,就怕遇到那些让你说破嘴皮,气破肚皮,最后一声叹息的后进生。我目前带的这个班就有好几个这样让我伤透脑筋的孩子。这次单说孔羽吧。
这孩子长得倒是结结实实的,行为习惯也没有什么不好,可就是学习上接受能力太差。学过的字,前面学,后面忘,做起作业来,老师或家长就是他的助手,否则作业难以完成。平时小测验总是红灯高挂。有一次,考了18分,我一气之下打电话给家长:“也许我的教学能力有限,恐怕真教不好你儿子,你能不能转到某某学校去,换换老师看看。”家长很坦诚地说:“老师,哪能怪你呢?不瞒你说,我儿子就是从某某学校转到你校来的。读书一部分是天分,我儿子在幼儿园时老师就说他笨。”家长的坦诚与淡定,让我焦烦的心平和了不少,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同情和无奈。
是的,谁不想有个读书聪明又能干的孩子呢?但是上帝没有赐给他。在我们无力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选择接受。于是我又安慰家长:“不过你的孩子其他方面都很好,说不定将来做别的事也会做得很出色,比如像你们一样,做生意不是厉害得很吗?”现实就是这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当统一测试,看到他那把班级名次拉后好几名的成绩时,我的情绪就又波动起来。希望家长转学看来是无望了,孩子暂时接受能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老师焦虑、责怪也无济于事。怎么办?在此期间,我阅读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之后,我心里敞亮了。书中的小林校长,他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因学生所需而设计,而不是因为“我”需要。他非常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最后他的那些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的孩子长大后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我们一些老师,包括我,出发点是好的,也是望“生”成龙,希望学生有个好成绩,但是却没能做到像小林老师那样的深爱,“爱孩子,就要为之计深远”。是的,正如安师大方老师在培训中说的,你以为差生容易吗?他们更不容易,他们明明知道课堂不是他们施展才能的地方,却还要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这是多大的压力啊!
想想小林老师,想想让你费神劳心的孩子,我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试着用一种冷静平和的态度对待他们。一日,作文课上,快下课了,孩子们陆续交上作文本。忽有一孩子大声报告:“老师,孔羽才写两行字。”“哦,他今天能写两行已经很不错了,以前还写不到两行呢。其实孔羽会写作文,就是字写不出,对吧?”我平静中带一点鼓励。他抬起那张沮丧的脸,斜着眼瞟了我一下,然后埋下头装模作样地写着。我又说:“孔羽,不着急,慢慢写,老师等着你,不会写的字问老师。”中午十一点放学,我一直等到十二点,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才写了七八行字,交来了。
第二天,我在全班奖励他一本作文本,理由是:从没有独立完成作文的他这次终于独立完成了作文。同学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自己也很疑惑地望着我。后来,他妈妈告诉我,那天他回家特别开心,说老师表扬他了。
渐渐地我发现,这个曾经一拿到作文本就趴在桌上不动笔的小男孩,一改往日的状态,胆子大起来了,笑容多起来了,经常问老师或同学这个字怎么写那个字怎么写。有时还能完成二百多字的作文了。虽然和别的同学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对他来说已经是飞跃。最关键的是,小小的成功点燃了他的信心之火,在我多次的鼓励之后,有一次他开心地对我说:“老师,暑假在家里我一定把没完成的作业写完。”“那好,你这样自觉地去学,下学期一定会给老师惊喜的。”我摸了摸他的头,表示赞赏。
看来,真的是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老师们,假如你也遇到类似我的问题,不妨也换一种心态,静等花开。
□ 宋金珠
新闻推荐
推荐理由:《心理治疗之路》是日本心理学大师河合隼雄先生,以多年临床分析所积累的经验为基础上,写下的心理治疗概述性论著。全书分十一个专题,下又细分为各个小主题,紧扣心理治疗的过程,心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