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日本新闻 > 正文

尤家水井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4-06 06:22   https://www.yybnet.net/

□夏祥川(金堂)

1990年,我毕业后走上从教的道路,来到龙泉山脉东麓某职中任教。

校长爱花,把一个学校绿化得像公园。美中不足的是,有一个花台里长的一丛桑树高大挺立,大的枝干竟有小孩手臂粗,四五米高,枝繁叶茂,遮住了半个花台,给人怪怪的感觉。

校长问我有没有办法除去它,它的存在打破了校园的和谐。我说,移走不就得了。校长说,你仔细看了再说。我仔细观察发现,桑树长在花台边上,无法移栽。动它,花台的边会被挖烂,靠近根部的地方,枝干有大人手臂粗,上面萌生许多小枝丫,一大丛,要除去真的不易。

我借来弯刀,先砍掉小枝丫,最后砍大枝。整个树身都在抖动,就是奈何不了它。我砍出一身大汗,只是在树干上留下一些伤口。它的韧性,出乎我的意料。最后没法,借来锯子慢慢锯,才把大枝干锯掉。花台一下空了很多,也亮了许多。锯下它,已是12月份了。

春天到来,我给花草施肥。到那个花台边,发现桑树蔸上,发出几十个粗壮的嫩芽。我想到了严重的后果,把它们一个个掰掉,又抓了一大把尿素,撒在树蔸下,想让它因肥料过多被烧死。

6月底放假,9月回校,让我大吃一惊。那一个树蔸上发出的枝条竟长了三四米高,那一片空间又是它们的了。

我只有重复过去的故事,砍伐加以锯到树蔸。因它的生长,火砖砌的花台,居然出现了裂口。其力量之大,让人震惊。真是斩树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我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就这样到了1994年的暑假。

由于有事,我回到学校。它的茂盛,示威劲十足。我恨恨地拉住枝条,这次,我要下毒手了。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我理着每一根枝条,从树尖上,把皮撕到根部。不一会儿,空气中弥漫着桑树的味道,我仿佛闻到了血腥味。

9月开学,我又除去它干枯的枝叶,它再也没有让我仰视的身影。到第二年春天,树蔸干枯了,没有了生命。在我使劲摇了无数次后,它离开了土,成了我手里的一截枯木,散发着霉菌特有的味道。它永远地死去了。拿着枯木,我没有一点喜悦。

从那以后,我常常回想这丛桑树的命运。一天,我突然想到,这何尝不是一个人的命运。当一个人,在人生的低谷时,打击失败,会让人越挫越勇。而当一个人,正在春风得意时,当头一棒,就会让他从此一蹶不振。

□邱冬福(成都)

我小时候特别爱看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

我的身前身后总有一帮小伙伴,成天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为的就是要看我衣兜里的小人书,或者听我给他们讲小人书里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我因为有小人书,自然而然地成了院子里的“孩子王”。凡是谁打了谁,谁欺负了谁,只要我一出面,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那时的小人书与现在买书的花销相比,实在是低廉得没话说。价格一般都是一角多钱一本,就是彩色版的也不过五角钱一本。但在当时,这一角、五角可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我买小人书的钱,有的是过年时父母给的压岁钱,有的是放学后我到田地里挖一种名叫麻芋子的中草药,晾晒干后卖给大队医疗站挣得的。麻芋子挖完了,我就削竹签卖,医疗站把收购的竹签消毒后再作棉签用。总之,我有的是办法挣钱买小人书。

那时的小人书从印刷上来说,不外乎有3种版本,图画逼真的电影版、色彩亮丽的彩色版、笔法细腻的素描版。我买的小人书大多是素描版,除阅读简洁明快的文字,我还要在那一幅幅素描画中体验精彩的故事情节。哪怕是山头上的一棵草,天空中的一行大雁,我都看得非常仔细认真。

现在想来,我都十分佩服那些画家的功力。一本上百页的小人书,书中的主人公不论出现在哪个场景,他的轮廓都不会变,惟妙惟肖。随便翻到一页,你都会一下子认出主人公来。

我除了给小伙伴们看小人书、讲小人书上的故事外,还别出心裁地想出另一个招数,给小伙伴们放“电影”。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用一块破镜片立在阳光下,将太阳光反射在暗处的墙壁上。

我煞有介事地安排小伙伴们端端地坐在院子里,我蹲在一块布帘后,将小人书举过头顶,对准光柱,嘴里先是哼一段八一电影制片厂或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片头曲。

接着,一页一页地翻动着小人书,按书中的情节,扮演着各色人等,有板有眼地进行口技表演:一会儿枪炮声、一会儿坦克声,一会儿是八路军的冲锋号,一会儿是日本鬼子的嚎叫声。我凭着灵巧的口舌和小聪明,硬是把个农家院子闹得热火朝天。

一场“电影”下来,我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但换来的是小伙伴们的热烈掌声和赞不绝口的夸奖声。现在回想起来,既可笑,又有趣。

这就是带给我童年时光无限欢乐并时时入我梦境的小人书。

□讲述人:张有树(青白江)

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新都到金堂有一条碎石子公路。公路半中腰是两县分界处,立有石牌坊作为标志。解放那年,一户姓尤的人家搬到牌坊公路边,盖了几间房,围了个小院住下来。附近没有饮水来源,自个在院里打了一口水井。

尤家老爷子那年刚做完60岁大寿,是当地少有的好人。尤家搬来不久,就有过路人上门讨水喝。尤老爷决定改修院墙,把水井让出去。于是,两县共有的公路边,有了一眼供人饮水的井,人们称它尤家井。

尤家把挨着水井的菜地平整出来,作为水井的平台,边上种了几笼竹子和一些花草。在平台上搭建了凉亭,摆上石桌、石凳和饮水的碗,还备有在水井里打水的竹竿和一个小木桶。尤家为过路人喝水休息想得周到,做得细致。虽说地方不大,却温馨、舒适。

但这就苦了尤家人。他家院门在公路南面,水井在北面,每次取水要多走好一段路,还要每天打扫井台卫生。冬天在石凳上加棕垫防凉,免费给路人供应桑叶茶。可他们把这些当成家事来做,无半点怨言。

那时,我在两县之间的大同镇上学,每天都要走那段碎石子公路路过尤家。10多年的岁月里,我在井上饮过水,歇过脚,还在那块方石桌上做过作业,亲眼见过尤家人助人为乐的事。

1950年夏天,一个艳阳高照的中午,有位拉板车的中年男子,路过尤家井时突然晕倒。尤家人全家出动,把他抬到水井旁的凉亭里,有的给他擦汗,有的喂水,有的用扇扇风,还从家里拿来十滴水、清凉油给他喝、给他抹。待他苏醒时,又给他送饭吃。

中年男子感动得说不出话,直淌泪。尤老爷抚摸着他的肩,淡淡地说了句:“我们应该做的。”

我在上学路上,常听到背包挑担赶场的村民冬夏两季常说的话。夏天,他们说:“日头好毒,快到尤家井上喝口水啊,乘乘凉。”冬天,他们说:“走累了,上尤家井去歇歇脚,喝口热茶。”这里的过路人,尤其是老人和拖儿带女的妇女,都把尤家井当成了驿站,当成了家。

尤家在此居住的30多年里,始终如一给过路人供水烧茶。即使在3年困难时期,尤家缺柴烧,尤老爷带上孙子到沟边拾树叶,也没断供过路人冬天的热茶水,直到他家搬走。

1982年春,省里扩修新都到金堂那段碎石子公路,尤家又要搬迁了。尤家搬走的那天,周边村民都去送行,有的村民拉着90多岁的尤老爷不放,有的村民流了泪。

曾经被尤家人救了的中年男子也已60多岁了,带着儿子,拉上板车,从10多里外赶过来,要帮尤老爷搬家。乡村两级领导也来欢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一生做好事的尤老爷及其家人。

尤家走了,水井也被新修的公路占去。可留下了比井还深的乡情,比流水还长的思念。

新闻推荐

劝高龄司机放弃驾照日本公司祭出葬礼优惠

新华社东京4月3日电日本一家殡葬公司近日出台新规,希望通过葬礼打折等措施,促使高龄司机不再更新驾照,以遏制老年人开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据此间媒体报道,日本中部爱知县一家殡葬公司应当地警...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樱花烂漫时2017-04-05 00:00
1970-01-01 08:00
评论:(尤家水井)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