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岑洪桂在祭奠仪式上为当年遇难亲人献花。 新华社记者 韩瑜庆 摄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 蒋芳)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的凝视着,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亲人们受害已经80年了,我也痛苦怀念了80年。今天我们在此家祭,是为了纪念亲人,也为了让更多人知道和平可贵。”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眼看着老人们一天天老去、逝去,我很心痛。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新闻推荐
据新华网报道:位于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的豪斯登堡主题公园正在开发一种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移动式球形酒店客房,以方便到公园游玩的客人夜间“留宿”在公园里。这种球形酒店客房内部有两层,总面积约为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