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在快节奏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慢下脚步,城市足以成为抚慰凡人心的烟火。
当骑自行车、步行等慢行方式成为城市优先的交通方式,这其实在鼓励更多人走进街区,去拥抱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看似是交通方式的转变,背后是发展逻辑的转变。
比如,要去享受艺术资源,不一定开车绕行几个街区到达博物馆,在社区的公共空间里,有小规模的艺术装置和资源;要去生态绿地享受亲子时光,不一定要去中央公园,一片海滨、一块空地、一座荒废的高架上,也能打造出口袋绿地。
纽约制定了“2%艺术计划”,在新建的市政公共建筑、交通枢纽、公园绿地等项目中,把项目造价的2%用于公共艺术品的设置,从而提升市政、文化、教育等公有建筑及附属空间的艺术氛围,确保所有纽约市民共享邻里开放空间和文化资源。
对于纽约这座移民众多、文化多元的城市,把社区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的开放空间网络,既保留了不同街区的文化多样性,又通过丰富的文化资产、自如的人口流动,促成了社区的公平发展。“富纽约”和“穷纽约”的区隔,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交流和弥合。
借“圈”重塑 产业格局
区域一体化创造新空间
纽约能获得今天的地位,不仅仅是纽约市的功劳。纽约市人口850万,面积1213平方公里。但加上周围的都市圈,人口一跃为2300万,面积高达3.3万平方公里。这才是纽约大都会区,包括纽约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
二战后,在美国整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郊区化发展背景下,纽约及其周边地区根据区位特性平衡成本和收益,产业动态充足和调整,逐步演化成当前的都市圈产业格局。
作为纽约大都市圈中的中心城市,纽约借“圈”重塑了产业经济地理,以圈层式的布局推动了制造业的外迁,获得了更广阔的产业空间;同时,纽约又借“圈”凝聚了极核发展的优势,稳稳集聚了尖峰产业,长久保持了高能级的发展水平。
这源于一个顶层设计。
一些纽约最杰出的商业和行业领导人联合起来,推动建立了第一个区域规划机构——区域规划协会,统筹规划纽约大都会地区。 区域规划协会对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经济发展和机遇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以促进实现区域繁荣、多样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产业分布上,能明显看出大都会地区的产业空间分化,呈现出从跨国金融为主导的中心城区到科技创新与研发的外围城市再到以生产消费性制造业的远郊城市的产业空间布局特征。
例如纽约主要发展金融、科创、文创等高附加值产业,发挥高盛、Google等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尖峰产业集聚地。2018年纽约金融保险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的比重为7.5%,总体收入占全市行业的比重高达28%。
一些与金融相关的细分门类,如企业后台管理系统、银行分行、金融资产管理等下游生产性服务业,则向纽约城市外围发展聚集。在周边城市,则依托纽约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打造纳米技术、半导体开发、航空设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分工集群,形成享誉全球的哈德逊河“科技谷”、康涅狄格金融镇和新泽西“制药业心脏”等产业高地。
一城兴带动一域兴。纽约自1790年后保持着美国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城市的地位,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是其永续发展的基础。纽约大都市圈的产业协同与区域共兴,用空间换得时间,令人坚信,纽约的传说还会绵延。
新闻推荐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2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2万例。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