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灵魂去旅行》
作者:毕淑敏 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5月
内容简介:
《带上灵魂去旅行》是毕淑敏的散文作品选集之一。是什么诱惑着我们放弃安宁和舒适,离开温暖的家,在某一个清晨或深夜,毅然到遥远的他乡去了呢?毕淑敏说,旅行使我们谦虚。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毕淑敏是作家,又是医生,且由于她有在“世界屋脊”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她的散文有着极强的现代意识和专业的心理分析,但这部散文新作中的游记散文,贯注着一个心理医生充满洞察力和稳定感的目光,语言朴实生动。
毕淑敏是我最喜爱的作家。读她的文章,心便放下包袱,由她的笔牵扯,在她的世界散步,浸染久了,她的风景和我的风景渐渐融合,青青芳草地,偶尔泛起碧浪,蓄满我的星空。她的心灵感悟,在我的心里开了花,时不时还结下窝,伴我读懂苍生风雨。
深居久了,心如同干涸的沙漠,板结不说,还不知前方在哪。读完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仿佛如一泓清泉涌入,滋润心田,灵魂丰沛,醍醐灌顶,通了神灵般,神清气爽,感慨万千:生活在原地,再多的想象,都比不上脚步的力量;再多的沉淀,都比不上眼睛的宽阔。旅行是修行,也是心灵的教化过程,再好的演说,抵不过实地实景的美妙和苍茫,妙不可言,触景生情,自然流泻,才是人间真实。正如毕淑敏在书中所说,“旅行以一种充满未知的魅力,激发人们不倦的向往。”“久久的蜗居,易使我们的视野狭小,胸怀仄斜,肌力减弱……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收拾行囊,告辞亲人,踏上旅途……”
《带上灵魂去旅行》由许多小故事组成,书的前面讲的是作者走访各地的临终关怀医院、华人学校等与特殊人群的交流。毕淑敏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腻温婉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她站在眼前,给我讲她旅行的故事,夹杂着他国历史、社会现状况、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旅行过程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更多的掺杂了毕淑敏个人的情感,充满对人性的认识,对生命尊重的敬仰,包含着作者对家对亲人的深情厚谊,对国家对大众的博大深爱。后一部分是毕淑敏真正的游记,印象最深的是,那位令人感怀的矿长对毕淑敏的信任。脱口而出的养狐狸计划,却给矿长无限温暖。被人信任是一种幸福,特别是在旅行途中,本书中的《脱口秀》无疑给我深深启示。
“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应该进行抢救的。因为死亡并不是一种失败。既不是医生的失败,也不是病人的失败。让病人安详舒适地死去,正是医生神圣的责任所在。”在《让死亡回归家庭》一文,这段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他们把对生命的尊重,看得比天还高。毕淑敏走进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了解医生对死亡的态度和做法。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死亡是一件最让人难以接受最可怕的事情,绝大多数的人会在医院度过死亡环节。然而,在美国的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他们的口号是“让死亡回归家庭”,正确的做法是,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在最亲最爱的人的陪伴下离开这个世界。而不是躺在医院冰冷的病床上。该医院的医务人员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对死亡日期做个预判,在老人快要离开人世的前几个星期,将老人送回家中,定期地去为老人检查身体状况,为老人及其亲属做适当的心理辅导,将死亡看作一件圆满而安详的事情,待老人离开人世的那一天,心态平和微笑地看着自己最爱的人们安静地闭上双眼。事实上,我们总是为一个新生命到来而欣喜,我们也应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送走一个离去的生命。
生命的离去,是人生的一个结点,是每个生命最后的环节。我们怀念生命,尊重生命,无须以外在的东西来寄托。在这家临终关怀医院,就有一些孤寡老人,医院就是他们的家。他们无儿无女来照顾。于是,他们会在临死前做一些小礼物挂在一棵特殊的树枝上,作为对这个世界的寄托。来到医院参观或者做义工的人们可以买走树上的礼物。我想,如果在天堂的老奶奶看到自己亲手做的礼物被人带走,有人喜欢,肯定也是一件特别安慰的事情吧。
正像这本书最后一文《旅游使我们谦虚》说的那样,旅行充满未知,让心灵得以扩张,让谦虚的帆张得更大,然而,所有的谦虚都比不上对生命的谦虚。生命至上是本,尊重生命也是一种谦虚,敬畏生命也是一种谦虚,旅行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
□杜学峰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华盛顿5月21日电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气候预测中心21日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度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