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今日美国 > 正文

旅游陋习治理应告别“罚治”思维

来源:宜宾晚报 2019-12-26 10:51   https://www.yybnet.net/

一些博物馆内观众不听劝阻,触摸展出文物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甚至造成文物损坏,如北京艺术博物馆内,由于游客扔硬币“祈福”,导致乾隆时期刻字碑被砸出多个小坑。

近年来,针对一些旅游不文明现象,不仅舆论“恨铁不成钢”地口诛笔伐,职能部门还祭出治安拘留等行政处罚、“旅游不文明随手拍”、不文明旅游黑名单制度,一些旅游主管部门甚至亲自到景区“抓人”,加大执法力度。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这些措施都未能有效遏制旅游不文明行为?仅仅因为惩罚太轻,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加大惩治力度一定可以遏制不文明旅游现象吗?

惩罚从来不是法律的目的。正如卢梭指出,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依赖多种严厉的惩罚手段规范旅游不文明行为,与其说是对国民素质的拷问,还不如说是法律的悲哀。具体到游客乱摸展品、投掷硬币祈福等“不文明行为”,固然有修养素质等问题,其本质是一种对展品的好奇和体验。一板子将所有过错打在“国民素质”上,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去年笔者参观美国克利夫兰国家博物馆,馆方将所有的展品做成了一面数字图片墙,随手点开一个图片,立即弹出展品目前的馆藏位置、来源,以及各个角度的特写。一些雕像还进行了数据处理,孩子们站在指定位置,按照大屏幕的指示可做出与古代雕像们相同的动作,互动与体验有效增进了对展品的理解,生动领会了艺术的力量与美。而我们大多数博物馆都机械单一地将展品置于玻璃柜中,“请勿敲击、请勿触摸、请勿喧哗、请勿使用闪光灯”等种种“禁止”,一定程度阻碍了游客对展品的感知,“摸”“敲”成为一些游客无奈地与展品“亲密接触”的路径,进而沦为一种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

显然,旅游不文明行为这一表象之下,隐藏着管理落后、执法不力、国民素质等病灶,一剂“罚治”猛药只能治表、无法治本。只有以游客体验为核心,扭转当下一些博物馆“有好的展品却没有好的展览”现象,以形式多样的手段传达信息、给人情感愉悦和满足,以丰富多彩的创意丰富人的体验、启发心智,旅游不文明行为才能真正得以遏制。

新闻推荐

波音换帅欲重塑形象

关注据新华社纽约12月23日电(记者刘亚南)在接连遭遇波音737MAX飞机暂停生产、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公开斥责、公司评级被下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旅游陋习治理应告别“罚治”思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