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胜
读完美国斯科特·斯多塞尔写的《好的焦虑》,感慨良多。人生是一个充满多难多险的旅程,焦虑会时常存在。如果没有焦虑,可以说,人人都在欢笑,世界都在快乐之中,那么,人类无限制索取,欲望终会毁灭自己。所以说,是焦虑带给我们思考,助力我们前行,让世界就得更美好,让生活变得更有诗意,便是力量的根基所在。
在作者斯科特·斯多塞尔看来,每个人来到世间,都伴随着焦虑出现,只不过不同的人不同时期焦虑的对象不同,轻重也不同。不可否认的是,焦虑会使人心情变差,生活质量变坏,提不起精神,甚至是一蹶不振,但恰当的焦虑,或是说自己可以承受的焦虑,却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唤起不可估计的能量,迎接挑战,朝着个人目标前行。波士顿大学焦虑障碍治疗中心创始人戴维·巴洛说:“没有焦虑,很多成就就无法实现。运动员、演员、企业管理者、工匠以及学生们的表现会大打折扣;人们的创造力会消失;农作物可能也不会被种植。我们可能会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过着田园牧歌式的悠闲生活,坐在树荫下消磨我们的时光。这对于一个种族来说是致命的。”
恰当的焦虑何等重要,作者斯科特·斯多塞尔有亲身体会。2岁那年,他就是一个满心焦虑、充满恐怕的人,面对外面的风吹草动,他就会发抖。听到外面有人大声说话,他便惊吓得想逃走,紧张到不能说话,甚至失去自我,出现呕吐现象。家人对他施行心理治疗、药物控制,都无法缓解他的焦虑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焦虑的严重性,他开始阅读大量有关焦虑方面的书籍,并结合自己的症状,查找现象根源,采取恰当的方法加以控制。时间久了,斯多塞尔自己成了治疗焦虑疾病的半个专家了。这本书,便是他自己刻苦钻研的结果。
在《好的焦虑》一书中,斯多塞尔的亲身体会告诉我们,焦点处在生理机制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说,是身体决定头脑,而不是头脑决定身体。当然,人的精神对身体影响更大。斯多塞尔在书中列举了多项科学实验表明,人的情绪会直接左右胃部功能。胃部的黏膜内层能够随着人的情绪变化而神奇地变色,有时胃黏膜是鲜红色的,而当人感到焦虑时,它就变成了苍白色。事实上,这与中医理论完全吻合,胃肠疾病大多是从个人坏情绪上得来的。斯多塞尔也有类似的体会,“焦虑的时候我会肚子疼,想上厕所。而肚子疼和想上厕所令我更加焦虑,于是肚子更疼,更想上厕所了。于是每次离家长途旅行都以同样的方式收场:我急匆匆、疯狂地奔向厕所,每到一处就像是对当地的厕所进行一次观光似的。”
治疗焦虑,斯多塞尔的方法多种多样,但要真正治愈,那是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总不可能用一把钥匙去开千把锁吧,每个人的身体、心理条件不一样,焦虑的种类不一样,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参加活动、适应的药物治疗,抑制焦虑的过度放纵。在个人可控的范围内,靠自己勇敢向上的追求精神,一点一滴,把思想和行动融入具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焦虑便悄无声息地缩小自己的影子,伴之而来的是人生进步的小快乐,这样状态持续久了,一个人便会从焦虑的阴影中走出来,实现自我救赎,助力人生快行,那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华盛顿10月6日电(记者周舟)澳大利亚和美国研究团队近来发现,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在350万年前喷射出巨大能量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