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在信息时代,用大数据分析是可以预测犯罪的,不过,目前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和预防顺风车、出租车犯罪在尝试当中,需要继续深入探索。滴滴公司对驾驶员的任职注册条件进行了严格管控,其中之一是没有前科,但是在此案中的司机钟某在注册时也没有前科,因而顺利注册。这说明预测和预防乘车犯罪并没有契合信息时代的特点。
美国孟菲斯警方对5000起性侵犯案件的分析显示,许多受害者都是在相似的情况下遭到性侵犯的,比如女性在晚上离开家使用便利店附近的投币电话亭的时候。针对这一特点,警方采取了预防措施,让便利店老板把投币电话移至室内,结果孟菲斯的性侵犯案件数量迅速下降。
基于顺风车和出租车是犯罪易发环境,所以也应有相应的预防方式。首尔从2007年9月起为夜间乘坐出租车的女性提供女驾驶员服务,但此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针对网约车的流动性需要结合信息化特征来全面管控。
过去人们提出出租车装摄像头,直接联接到出租车公司的监控室,或者安装GPS,公司可全程监控出租车或顺风车,但是被视为侵犯隐私而撤销。现在其实需要开发一种更好的APP软件,可全程监控司机接的每一单活,司机和乘客的WIFI或微信都会与租车公司联接上并在公司的监控下显示,而且GPS能显示最优路线和次优路线,如果汽车未按线路运行或WIFI断线,监控人员或智能监控软件就可直接电话问询司机,如果没有回应就可报警。当然,也可以学习Uber的一键报警系统。
不过,这样的全程有效监控需要司机和乘车者在乘车期间让渡自己的隐私,对于司机来说,更需要只要出车就得全部让渡自己的隐私。这也许会让从事这一行业的司机难以忍受,不过,比较起没有工作,或者取消顺风车这个行业来,在监控下工作也是一个次优选择。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美国《联邦纪事》24日刊登公告说,美国国务院将于27日宣布,美国因俄罗斯前特工在英国中毒事件而对俄实施的制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