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刊登亚裔美国律师莱恩·帕克的《告别虎爸虎妈》一文,以记录切身经验和移民东方父母的教育模式,反思亚裔传统的“虎爸虎妈”教育原则,并提出“强硬的手法最好与温暖的拥抱结合”的教育方法。文章摘编如下:
当进入美国一所郊区小学读一年级时,我就像是个学术杂耍魔术师。同学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啃下一本本大部头的中世纪历史著作,写了研究报告并获得发表;摆着一副十来岁少年百无聊赖的样子,轻轻松松就做出了五年级的数学题。老师们把我奉为天才,但我知道真相:我的非亚裔朋友没有像我这样花几个小时在雪地里跋涉,背诵乘法表,没有在黎明时分专心致志地站在那里高声朗读报纸,一丁点磕绊都会受到严厉的训斥。就像一个海豹突击队员被抛进一群青涩的应征入伍者一样,从记事以来,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训练上,就为了六岁那年入学的这一刻。
对于我父亲来说,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我在学校表现优异,上了阿默斯特学院和哈佛法学院。我接受了他传统的成功愿景,当上了律师。但是,像许多第二代移民中的成绩优异者一样,我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与成长中的这个悖论作斗争。长期令我怨恨的童年经历是否同样缔造了我在学业和专业方面的成就?如果是这样,用幸福交换成功的代价是否值得?
我和我这一代的其他亚裔美国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更广泛地影响美国社会。我们这一代的学术成就,引发了我们国家的精英教育机构的种种危机。例如,尽管是纽约市贫困率最高的群体,亚裔美国人在该市首屈一指的公立高中里占据了多数名额,在久负盛名的史岱文森高中,亚裔的比例占到了73%——该中学入学完全取决于标准化测试。
历史表明,移民子女往往拥有超乎寻常的动力,这种现象被称为“第二代优势”;而移民的孙辈们通常会经历“第三代衰落”。第三代家庭往往会吸收美国文化价值,不再对成功抱有狂热的移民激情,他们在各种真正的意义上已经不再是移民了。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转变,因为我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之后,我感受到了与身为人父那令人敬畏的责任同来的惊奇和不确定感。但我绝对确定一件事:我为两个小女儿设计的童年,将和我的童年完全不同。她们会感觉受到重视和支持,她们将认识到家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乐趣的地方,她们永远不会怀疑父亲的爱是否建立在完美无瑕的成绩单上。
至少在理论上,传统的亚洲教育模式是以现在的痛苦为前提,换来日后的精英地位。我一生之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这样一种前提,并认为一定要在灌输式的学术成功和幸福之间权衡取舍。但在我成为父母之后我了解到,这项研究表明,当父母要求一种带有爱的尊重,而非胆怯的顺从——当他们既严格,又有支持、指导和仁爱时,孩子们普遍会有最好表现。相比之下,受到充满敌意的“虎式”教育的孩子更有可能抑郁、没安全感。虽然许多小虎崽在挑战中能成长为学业角斗士,但普遍来说,受到高压教育的孩子事实上在学校表现更差。总而言之,强硬的手法最好与温暖的拥抱结合,这便是我在女儿身上所尝试的方法。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美国全国6月30日爆发700多起游行示威活动,以抗议特朗普政府近期导致“骨肉分离”的移民政策。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