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美国第74届雨果奖初赛结果公布,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的短篇作品《北京折叠》入围,这部小说与《三体》一样,由刘宇昆翻译成英文。不过去年拿到雨果奖的《三体》,其第二部《黑暗森林》并没能入围。
《北京折叠》它究竟说了什么?
很多在北京待过的人会熟悉一些地名,比如昌平、国贸、回龙观、“通利福尼亚”等等,这些地方不仅仅代表地区,也代表在这些区域穿梭活动的人身上掺杂的不同特征。就连北京的几条环路,也一环一环切割着,把人分类到不同的空间中——相应的艺术创作,当属那首《五环之歌》。
《北京折叠》创造了一个更极端的类似情景,书里的北京不知年月,大概在22世纪,空间分为三层,不同的人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也按照不同的比例,分配着每个48小时周期。
这是小说里最大的科幻点,其他无非是科幻标配,如机器人等。作者郝景芳是天津人,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6-2008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现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在读博士生。但这部小说,却并没有像她的专业背景一样“硬”。
在不同的空间里,分门别类住着不同的人,第三空间是底层工人,第二空间是中产白领,第一空间则是当权的管理者。这是典型的反乌托邦设定,在好莱坞众多电影——《饥饿游戏》、《极乐空间》、《逆世界》、《雪国列车》——屡见不鲜,它们都遵循了这么一个套路,阶级的鸿沟只会越来越宽,最终阶级与阶级之间物理意义上完全隔离。在可以折叠的北京里,越上等的人不仅仅有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有更长的时间。
不过,一般这类作品里,掌权者要依靠剥削下等人的劳动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这也是故事冲突爆发的火药库。但郝景芳的思考深了一步:如果,下层人连被剥削的理由都失去了怎么办?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使得劳动力不再重要,主角老刀是两千万垃圾工人中的一个,但机器人已经可以处理垃圾,只不过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而保留了这部分工作。因而,这些人只能被“塞到夜里”,不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
这自然不是好的生活,但这种生活甚至让人无法反抗,老刀们的对手不是剥削者,他们面对的是无物之阵。
短篇里并没有激烈的冲突,老刀为了给人送信,从第三空间到了第二空间,又来到了第一空间,之后带着第一空间的回信又回去了,这里面没有生死抉择,也没有天人交战,老刀路过的,都是平凡的事情,但这种平凡让小说显得真实,显得不寒而栗。
《三体》作者刘慈欣说,自己的黑暗森林宇宙是最坏的一种可能性。但对于《北京折叠》来说,它是一种现实隐喻,你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一种焦虑,倒不是对人与机器关系的焦虑,而是对所有问题掺杂在一起之后,那种状况的焦虑。
如果要和之前的反乌托邦经典《美丽新世界》和《1984》(还有很多人不太记得的《我们》)做个对照(当然它们是长篇小说),《北京折叠》会让你产生一种亲切又陌生的感觉。这仿佛是我们的生活,但又不是,并且谁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是。
郝景芳:
不能和刘慈欣一同入选
遗憾大过惊喜
得知入围的消息后,郝景芳通过微博回应:“能入选雨果奖很惊喜。当初小说只发在一个新创的电子杂志上,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再次感谢宇昆兄的翻译。小说的翻译与被接受程度紧密相关。不能和大刘(刘慈欣)的作品一同入选,心中的遗憾甚至大过了惊喜。宇昆兄在帮助华人作品推广方面居功至伟。”
郝景芳透露,写作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一些旁观目睹。“我曾经居住在北京的城乡接合部,楼下就是嘈杂的小巷子、小苍蝇馆子和大市场。有时候我在楼下吃东西会和店主聊天,听他们说着远方其他省份的家人孩子。而我自己,由于读书时间很长,身边一直围绕各种喜欢谈论整个世界、感觉自己即将接管世界的跃跃欲试的学生,他们对未来充满奇异的期望……所有的这些碎片在我头脑中和心中碰撞起来,就成了《北京折叠》。”
郝景芳微博里感谢的“宇昆兄”,是美籍华裔刘宇昆,职业程序设计员与律师,业余从事科幻小说与诗歌的写作。过去,中国科幻在西方科幻圈里很少有人关注,而刘宇昆是唯一的一位中英科幻翻译。
刘慈欣的《三体》正是经刘宇昆的翻译在美国出版,并最终获得雨果奖。刘慈欣曾这样评价刘宇昆:“雨果奖是科幻界的一座灯塔,但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她的作品
长篇小说:《流浪玛厄斯》
(2011年4月出版,新星出版社)
短篇小说集:《星旅人》
(2011年9月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注:本书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学生原创优秀文集之一,为入选五部作品中唯一一部小说类作品。
文化散文:《时光里的欧洲》
(2012年4月出版,磨铁图书,华侨出版社)。
长篇小说:《回到卡戎》
(2012年8月出版,新星出版社)。
曾发表中短篇小说
《迷路》,《领会》,《祖母家的夏天》,《谷神的飞翔》,《书写穿透时间的沙》,《星潮·皇帝的风帆》,《光速飞行》,《遗迹守护者》,《看不见的星球》,《九颜色》,《弦歌》,《生死域》等。
80后中国作家郝景芳
被赞多才多艺
■特写
80后中国作家郝景芳
被赞多才多艺
记者电话采访了曾任郝景芳作品《星旅人》责编的刘美玉。在她的记忆中,郝景芳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孩。
据报道,此次入围雨果奖的作品《北京折叠》,曾在2014年获得第五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短篇小说银奖。《北京折叠》讲述了北京存在3个互相折叠的生活空间,每个空间里的人们独立生活着,却又因为各种原因有了一些交集。
谈及本次入围雨果奖的《北京折叠》,刘美玉告诉记者,自己曾和郝景芳交流,《北京折叠》能够入围雨果奖还是很出乎郝景芳意料的。“她跟我说这件事的时候表现出很大的惊讶。虽然她对自己的作品也很自信,觉得写得还可以,但没有想到能够得到雨果奖的认可。”
郝景芳,1984年生于天津,200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她曾出版《流浪玛厄斯》、《星旅人》、《回到卡戎》、《时光里的欧洲》等作品。
其中,《星旅人》是郝景芳较早出版的一部小说合集,该作品收录了14篇中短篇小说,文章以幻想小说为主,也有非幻想作品,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刘美玉告诉记者,书中的一些文章是郝景芳“在清华大学上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作的”。彼时的郝景芳还没有将写作精力完全集中在科幻题材上。郝景芳微博截图。
刘美玉说,在自己记忆中,郝景芳给她的印象就是“多才多艺”。
而“文笔好”是作品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刘美玉说:“她的写作风格属于比较清淡,不像很多科幻作品中有打打杀杀的情节,甚至还有点小清新的感觉。”
文笔好当然是其中的一方面,刘美玉告诉记者,这本书中的插画也都出自郝景芳之手。“除了写作之外,她(指郝景芳)还很喜欢画画。出版社一开始是想给她配插画,然后她说自己有一些存画,让我们选一选。我们觉得她画的那些画很淡雅,也很符合这本书的定位,最后决定用她自己的插画配在书中。就连书的封面也是她自己做的。”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长宁县竹海镇大房村4组村民孔祥文在地里采摘竹荪。刘龙泉摄中国新网5月21日电(刘龙泉)以盛产“长裙竹荪”著称的“中国竹子之乡”四川宜宾市长宁县,今年大力推广“长裙竹荪“的轮作、间作、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