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五年来历史高点,猴年里的“二师兄”出尽了风头。
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猪价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不会出现暴涨。”
生猪价格跨过历史高点,将何去何从?肉价如何走出周期性波动怪圈?
价格突破历史高点
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3月份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在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江西省高安市,良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范钰明说:“猪价已经突破了20元/公斤,而且还在涨,好几年都没出现过这样的行情了!”
不少市民表示,肉价高得吓人,“钱袋子”吃不消。
“按照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
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钱,前两年这个价格都在1.2元左右。”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轮猪价上涨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几年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养殖户减产或退出市场,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约有500万养殖户退出市场;二是各地提高环保门槛,许多养殖户标准不达标;三是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仔猪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15年5个“猪周期”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冯永辉等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是,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
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而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
破解“猪周期”关键在产业升级
“过去一头猪利润达到800元的时候,补栏就有些疯狂了,但今年大家都比较谨慎。”范钰明说。价高伤民、价低伤农,消费者和养殖户都盼望生猪养殖业能早点走出“猪周期”的怪圈。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专家同时表示,“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面对当前的猪价上涨,广大养殖户应继续保持理性。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肉价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五年来历史高点,猴年里的“二师兄”出尽了风头。
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猪价上涨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不会出现暴涨。”
生猪价格跨过历史高点,将何去何从?肉价如何走出周期性波动怪圈?
价格突破历史高点
在经历了多年连续亏损后,去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3月份以来,各地猪价再次上涨,已突破2011年创下的19.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
在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江西省高安市,良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范钰明说:“猪价已经突破了20元/公斤,而且还在涨,好几年都没出现过这样的行情了!”
不少市民表示,肉价高得吓人,“钱袋子”吃不消。
“按照规律,春节过后一般是传统的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年后猪价在高位企稳的基础上,却再次进入上升通道,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
一反常态的还有扭曲的猪价粮价比。山东畜牧协会秘书长曲绪仙说:“现在的猪粮比是9:1左右,已经远超6:1的盈亏平衡点。今年的饲料价格比往年低15%—20%。以玉米为例,今年玉米每斤才8毛多钱,前两年这个价格都在1.2元左右。”
业内分析认为,这一轮猪价上涨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前几年价格持续低迷,一些养殖户减产或退出市场,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全国约有500万养殖户退出市场;二是各地提高环保门槛,许多养殖户标准不达标;三是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仔猪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市场供应偏紧。
15年5个“猪周期”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冯永辉等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是,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
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而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
破解“猪周期”关键在产业升级
“过去一头猪利润达到800元的时候,补栏就有些疯狂了,但今年大家都比较谨慎。”范钰明说。价高伤民、价低伤农,消费者和养殖户都盼望生猪养殖业能早点走出“猪周期”的怪圈。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专家同时表示,“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面对当前的猪价上涨,广大养殖户应继续保持理性。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
新闻推荐
5月28日,美国密苏里大学33名师生走进位于旌阳区孝泉镇的中国德孝城,学习德孝文化,零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张智勇摄5月28日,美国密苏里大学33名师生走进位于旌阳区孝泉镇的中国德孝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