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我国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实践十号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四先锋”中的“老二”。它所属的空间科学专项是干什么的?它的“兄弟”们都有何专长?庞大的“卫星家族”还有哪些成员?
我国的空间科学计划
空间科学是以航天器为主要平台,研究发生在日地空间、行星际空间乃至整个宇宙空间的物理、天文、化学以及生命等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011年1月,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它致力于在最具优势和最具重大科学发现潜力的科学热点领域,通过自主和国际合作科学卫星计划,实现科学上的重大创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专项开展了首批4颗空间科学卫星的研制。
空间科学“四先锋”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15年12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暗物质卫星“悟空”。它有望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和宇宙线物理这两大科学难题上取得突破。截至今年3月17日,“悟空”已完成了2/3天区的扫描,共探测到4.6亿个高能粒子。数据分析正在紧张进行中,预计今年底将公布首批科学成果。
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
2016年4月6日,我国将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发射升空。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研究、揭示微重力条件和空间辐射条件下的物质运动及生命活动规律,取得创新科技成果。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我国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发射量子卫星,它将进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域量子密钥网络实验,以期在空间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间尺度进行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开展空间尺度量子力学完备性检验的实验研究。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也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它将实现宽波段X射线巡天,发现被尘埃遮挡的超大质量黑洞和未知类型天体;通过观测黑洞、中子星、活动星系等高能天体,研究致密天体和黑洞强引力中物质的动力学和高能辐射过程;探索利用X射线脉冲星实现航天器自主导航的技术和原理。
中国空间科学未来设想
中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团队近日完成了《2016-2030空间科学规划研究报告》,提出至2030年,中国空间科学要在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系外行星和地外生命的探索、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热点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学突破。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报告提出了2020年、2025年、2030年的分阶段目标,并提出了黑洞探针计划、天体号脉计划、系外行星探测计划、火星探测计划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计划。
庞大的“卫星世家”
自1957年前苏联将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环地轨道以来,人类已经向浩瀚的宇宙中发射了大量的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空间科学卫星仅是其中一类,还有太空“信使”通信卫星、太空“遥感器”地球资源卫星、太空“气象站”气象卫星、太空“向导”导航卫星、太空“间谍”侦察卫星、太空“广播员”广播卫星、太空“测绘员”测地卫星、太空“千里眼”天文卫星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卫星世家”。
比如,今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22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进一步增强系统星座稳健性,强化系统服务能力。预计到2020年,3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将具备全球覆盖的能力。
(据新华社)
实践十号卫星在轨模拟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哈尔滨4月22日电(记者马晓成程子龙)记者从正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暨乳业合作大会上获悉,我国质检部门去年从美国输华的苜蓿草中检出不合格转基因产品20批,共4539.42吨,全部做了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