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图》剧照,该片有望在今年四月或五月上映。
李屏宾正在接受采访。
在20日结束的第66届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长江图》斩获了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庆功派对上,摄影师李屏宾和导演杨超,制作人以及女主角辛芷蕾一同出席了颁奖仪式。
正在尼斯拍摄法国导演吉尔·布都新片的李屏宾,说自己是颁奖当日下午两点多才到柏林的,连礼服都是现准备的,也是蛮仓促的。李屏宾早前曾在新浪娱乐的专访中透露自己对于最终的胶片只转了2K,没有转成4K始终觉得有遗憾。制作人透露该片之后在国内上映时有可能推出4K和胶片特别版。李屏宾称评委在柏林看到的2K版本其实是“打了对折”的,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转成4K说不定就拿金熊(最佳影片)了。
两位文人的合作
李屏宾谈导演杨超的抱负与包袱
李屏宾透露,自己目前唯一看过的版本就是在调光时看到的,长达两个半小时。“太长了,对于长江的关怀太重了”,李屏宾评论说。谈到这次与杨超导演的合作,李屏宾说杨超“有文人的抱负,也有文人的包袱”,“这是他的优点也是缺点,当然导演在学校当老师,他有责任跟年轻人传递一些的观念,所以他拍戏压力特别大,这个也没有好坏啦,他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杨超导演则表示,李屏宾其实也是“摄影圈的文人”,说他们合作时有着“天生的契合”,在摄影取景时分歧很小。李屏宾也提到了自己在现场每天会用打油诗写日志,记录每场戏的戏剧焦点,杨超还说这些宾哥创作的打油诗未来会在书里出版。
李屏宾是毫无疑问的“胶片主义者”,他掌镜的《失孤》、《剩者为王》、《有一个地方》和《天台爱情》其实也都是数字摄影,但口碑和画面都不是太好。他说,这些片子和侯孝贤的肯定不一样:“现在胶片是一分钱一分货,但数字花1块钱只能出7毛钱的效果。”言外之意,颇有些“好马才能配好鞍”的意思。
除了作为侯孝贤的御用,李屏宾也与姜文、王家卫、是枝裕和、许鞍华和田壮壮等亚洲名导都合作过。但是这样一位华语一流的摄影师却没有拿到过太多的奖项。除了问鼎过家乡的金马奖之外,李屏宾没有拿过任何一座香港金像奖。而他此前唯一拿到的国际奖项“戛纳技术大奖”还是和杜可风、关本良平分的“三黄蛋”。相比九次问鼎金像奖的黄岳泰和大陆多位拿到过奥斯卡提名的摄影师,李屏宾职业生涯的成就并没有得到过太多的肯定。
不过就在第66届柏林电影节,他捧回最佳技术贡献奖的“银熊奖杯”。这位年过花甲的台湾摄影师第一次独揽国际大奖,他特意从法国片场赶回来领取了这一奖项。就在颁奖前一天,他还在法国拍摄吉尔·布都的最新电影,后者之前执导的《雷诺阿》曾让李屏宾拿到过美国摄影协会奖的提名。
《长江图》是本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唯一的华语参赛片,影片表面上讲述一个“魔幻爱情故事”,其真正的主角其实是长江。《长江图》的画面非常美,故事情节被淡化,拍出了一种纯粹的音乐式美感。比如天色昏暗的傍晚,两岸的山林雾气弥漫,船只在河流上穿行,再搭配上低沉的大提琴背景乐,影像宛如水墨画。摄影师李屏宾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可谓实至名归。
李屏宾也是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曾五度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奖。此次他领奖时表示:“这是我的第一只熊,我很高兴。”之后他回忆拍摄过程,感叹冬天在船上度过的两个多月非常艰苦。李屏宾在台湾长大,但谈到长江时也充满感情:“我们也是中国人,长江对我们来说就是母亲河。刚开始拍的时候还很紧张,不知道怎么拍好,长江水道的不可逆,也让我们不能总是重拍,只能是一直向前。”
李屏宾承认有“自虐”倾向从来都找最痛的电影拍
《长江图》的拍摄条件比较艰苦,谈到拍摄时的辛苦,李屏宾坦言自己挑戏也有种“自虐”倾向:“最痛的时候也是最隽永的时光,所以我追求的从来都是最痛的影片,能够让我最痛的都是我最想去的”。
曾经推掉过《功夫》、《赤壁》等大制作的李屏宾也表示,相比和大导演合作,在同样的拍摄时长内,自己更喜欢和新导演合作。入行多年,李屏宾不仅拍摄很多台湾大导演侯孝贤的电影,也拍不少商业片。说起自己的摄影理念,李屏宾说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导演论”的摄影师,“电影是导演的,我只是过客,只是希望尽量把导演的想法呈现在电影语言中”。
对于“唯美”摄影这样的评价,李屏宾说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因为美不代表唯美,我的光影是很真实,真实就是最美的,但是真实不是唯美的,我不追求浮华的假的美,只追求真实的最简单的美。”
制作人王彧透露,国内上映版和柏林版本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只是声音上会做一些修改。对于李屏宾对这部电影没转4K的遗憾,王彧称上映时会考虑推出4K特别版以及胶片版,争取弥补宾哥的遗憾。李屏宾称评委在柏林看到的版本其实是“打了对折”,“很多细节,小东西是有魅力和生命力的,因为2K而不见了,但是当初我们制作也面对一些资金上的困难,我也明白,是我的遗憾而已”。
《长江图》凭借极具诗意和中国古韵味的摄影,获得最佳摄影奖,这也是摄影师李屏宾获得的第二个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16年前他凭借《花样年华》获得戛纳摄影奖。领奖时李屏宾很感慨,“这对我很重要,感谢我的同伴,谢谢杨超导演,继续努力,我们很辛苦才有今天这么好的成绩,我也侥幸获得这个奖。”
颁奖后的记者会上,李屏宾也透露了拍戏时的情景,“拍《长江图》最难的一点是冬天拍,当时刚刚过了圣诞节,天气非常寒冷。我们在船上拍了两个月,那里居住条件很简陋,船在水面总是摇摆就很难拍。”谈到对长江的感情,李屏宾感叹,“台湾人也是华人,我小时候学的一切东西都跟中国有关,印象中的长江是母亲河。其实我去拍片之前很紧张。现场拍戏时由于河流的原因,想重拍的时候很难拍,而且天气变化很大,一会下雨,一会下雪。所以每天都会有心情好的理由。电影的预算有限,但是拍电影的时候我跟导演说,还是要用胶片,才能更好的表现光影。我并没有用特别多的大灯,只是用小灯。每天就是等待最好的时刻拍摄,反应要特别快。”
外媒眼中的《长江图》:
诗意和李屏宾
场刊《Screen Daily》将导演定义为“第六代”,形容这部电影为“神奇的现实主义”,并表示这部电影很像大杂烩,有诗歌,佛教宗旨和长江带来的启迪。同时,也提到了李屏宾令人回味的摄影:时而清澈,时而烟雾缭绕,同时又有粗糙的颗粒质感。
《CINE VUE》解读这部电影,是“杨超通过对中国的动脉意象化和诗歌化的表达,创造出了一副无法控制的悲伤。这个悲伤的源头,很少有人,能捕捉到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之下隐藏的那颗沉重的心脏”。
意大利媒体《Coming Soon》评价导演杨超植根于佛教哲学和故事讲述的诗意朦胧之美感,并表示这部电影“神秘而诱人”。撰文者认为作品有自己的缺点,但也有其独特的创造性。
而国外媒体也在社交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短评。其中几乎每篇评论都会提到李屏宾,而关键词最多的就是“诗意”,因为很明显,这部电影是由诗歌构成的。很多画面上都贴了导演写的诗,以及男主角秦昊,也会时不时地念起诗来。
据搜狐娱乐
新闻推荐
马布里告诉你输球无妨真英雄老兵未必凋零CBA历史上,从没出现过卫冕冠军在季后赛首轮即遭淘汰。这支近4年3次举起CBA总冠军鼎的“新王朝”,遭遇了从波峰到波谷的震荡。仅从成绩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