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讯 新加坡新闻 马来西亚新闻 菲律宾新闻 越南新闻 泰国新闻 柬埔寨新闻 印度尼西亚新闻 缅甸新闻 巴基斯坦新闻 德国新闻 法国新闻 美国新闻 韩国新闻 日本新闻 俄罗斯新闻 加拿大新闻 澳大利亚新闻 意大利新闻 英国新闻 印度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际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权威专家透视 中国低碳之路

来源:资阳日报 2015-12-07 17:06   https://www.yybnet.net/

■ 新华社记者 韩冰 应强 唐志强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就低碳经济为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低碳之路面临的挑战、应树立怎样的新“能源安全观”等问题进行了权威解读。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是中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智囊团,长期为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实现国内行动目标出谋划策。

低碳经济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杜祥琬说,在高污染、高碳排放的经济模式下,中国环境的负荷已经到达可容忍的极限,事实说明,高碳模式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

杜祥琬说,中国发展模式向低碳转型不仅是必要的,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大致可分为两类:美国、加拿大走的是高碳、高耗能的道路,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达到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欧洲、日本走的则是相对低碳、相对节约能源的道路,人均能耗只有美国水平约二分之一。这就说明,走低碳之路是能够通向现代化的。

杜祥琬说,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向低碳转型,采取了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在数十个城市进行低碳试点、推广余热取暖等多项举措,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实践证明,低碳不仅没有限制中国发展,反而令中国的经济增长更有质量、效益更高。

中国低碳之路面临两大竞赛

从高碳到低碳,转型的道路难以一帆风顺。杜祥琬说,中国在通向低碳经济的道路上面临着两场竞赛:在国内,转变发展方式的努力与粗放发展的惯性相互较劲;在国际上,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实际上都在比赛低碳经济发展。

杜祥琬说,希望中国在这样的竞赛中不落伍,甚至走到前面。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和中国本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一致的,可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

杜祥琬说,中国的减排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比2005年降低33.8%。到2020年中国“很有可能”超额完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行动目标。

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

杜祥琬认为,中国低碳转型的关键之一是能源结构从依赖煤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而中国低碳能源的发展应“三马齐奔”,即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同时发展。

他还呼吁,中国应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一是改变传统的供应安全观,要用科学的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二是环境安全应该与能源的供给安全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能源带来的环境问题超出了所能忍受的红线,也是不安全的;三是要着眼长远,抢占新能源技术的制高点。

新华社巴黎12月6日电

新闻推荐

印度第二颗月球探测器寻求本土化及外援

据新华社孟买4月5日电(记者唐璐佘勇刚)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基兰·库马尔近日表示,印度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器“月船2号”最早将于明年年底发射,该探测器所携带的一些设备将保持本土化,但会寻求美国...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权威专家透视 中国低碳之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