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5日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使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总数增加到19枚。这对北斗“双胞胎”弟兄,将为北斗全球组网承担“拓荒”使命。
中国最新发射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与此前的北斗卫星相比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部件国产化率提高到98%,其“心脏”“慧脑”“铁骨”等关键器部件全部为“中国智造”。
“兄弟俩”上天
为全球组网开展验证
据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介绍,作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主要卫星,新发射的北斗双星将为中国建成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开展全面验证,为后续的全球组网卫星奠定基础。
谢军说:“这对双星首先要承担的是在轨验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总体方案与技术体制。拿信号格式来说,这次采用的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信号格式,导航信号数据在区域组网导航卫星的基础上扩展了一倍还多。这意味着同样的时间内,导航卫星可发送更多的信号,更好更快地满足用户需求。”
专家说,这对“兄弟俩”要验证其测距、抗干扰等性能。此外,它们还要验证首次在空间使用的星间链路技术,将与今年3月发射的一颗北斗卫星实现星间互联互通,共同开展全球组网试验验证工作。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25日发射的第18、19颗北斗导航卫星的设计寿命从以前的8年提高到12年。这两颗卫星使用的新技术、新产品占到卫星全部产品的近八成,这在中国以前研制的卫星上前所未有。
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北斗导航系统建设时,已经比美国的GPS导航系统晚了差不多20年。
剑指2020年
北斗全球组网在即
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建设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在2000年建成北斗试验导航卫星系统;第二步,在2012年建成区域导航系统;第三步,在2020年左右,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目前,前两步已实现,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系统
主要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准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谢军说,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落后于GPS导航系统到性能基本相当,实现了从“无”到“有”、由“粗”到“精”的蜕变。现在,北斗导航系统不仅在主要性能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准,在区域增强服务、位置报告和短报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综合新华社)
最强大脑·太空心脏·自拍神器
新北斗双星全身国产豪华配置
新发射的北斗双星,集中国造“豪华配置”于一身,包括高精度星载原子钟、星间精密测距和通信、星座自主运行等卫星载荷关键技术。众多技术和国产化器部件等待检验。
专家说,要检验北斗双星的“太空心脏”,即高精度铷钟,“自拍神器”,即新型CMOS相机等新式装备的功能。这次还有搭建“深空热线”的重任,通过验证星间链路这一关键技术,实现北斗系统的卫星在太空能畅快沟通,并能与美国GPS导航系统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导航系统搭上线。
谢军说,高精度铷钟是新发射的北斗双星有效载荷的核心设备。相比之前,新一代高精度铷钟的定位、测距和授时等功能更加精准,可提供更加精确的定位服务。
此外,北斗双星配备了高轨卫星综合电子系统,被称为卫星的“最强大脑”。如果把卫星比作人体,过去中国的卫星大多拥有两个“大脑”,其中一个主管思考、视觉和四肢运动等功能;另一个负责卫星的生理调节及与外界的交流。
五院502所新研发的“综合电子系统”可以实现“一脑两用”,一套系统就可以实现过去两个卫星“大脑”的功能。据介绍,“最强大脑”应用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芯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其核心产品——中心管理单元的质量、功耗、体积比以前大大减小,计算性能却是以前的3倍,通信能力和可靠性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管理、自主诊断和生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从转运、升空到巡天,北斗双星的太空之旅要接受高温、高压、剧烈震动的多重考验。为了保护它们的健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的专家们为北斗双星打造出一副能够力扛千斤的“钢筋铁骨”,首次采用了桁架式主承力结构,比传统的结构承载能力更强,重量更轻,国外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此项技术。
据了解,新北斗双星的动力系统首次全面采用的新一代发动机,它的重量只有600克,却承担了卫星整个寿命期间的姿态控制与轨道调整任务。新型发动机的寿命从8年延长到15年以上,动作的精准度比以前提升了整整一倍。
专家介绍,随两颗卫星远征的CMOS相机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新产品。相机成功“瘦身”1/7,体积和功耗大幅降低,图像质量却显著提高,足以应对太空中恶劣的成像条件。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搭载两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发射升空瞬间
新闻推荐
印度媒体当地时间1日报道,印度东部奥里萨邦根德拉巴拉区一名家庭主妇火了,原因是她只用一碗一勺就把自己一条腿硬生生从鳄鱼嘴里抢了回来。事发7月30日,37岁的萨比特里·萨马勒在家附近的河边洗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