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就意味着死亡?癌症早期很难发现?人类对癌症真的束手无策吗?晚期癌症就别治了?治疗癌症就是医生的事?
随着发病率走高,癌症正越来越多地侵入人们的生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于癌症的起因、防治存在不少成见和误解,影响了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新华社记者聚焦五大误区,通过采访权威专家予以澄清。
■ 新华社记者 胡浩 顾瑞珍 李亚红
误区一
不敢直面癌症
“谈癌色变仍是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绿化说,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确诊为癌症是改变一个人生活的重大事件,震惊、恐惧、愤怒、伤心、孤独、焦虑的感觉随即产生。在一些环境中,癌症仍然是人们谈论的禁忌,癌症患者往往遭到歧视,以至于患者都不敢承认自己是癌症病人。
调查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人们对癌症的看法很悲观,认为癌症没有什么治疗办法,患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这种错误的看法可能影响到人们参与癌症筛查的积极性,也非常不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待癌症的观念上我们还停留在旧时代。”中医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曾在文章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癌,谁都回避不了,谁都需要防范”,要采取综合措施,正确判断。
误区二
癌症早期无法发现
不少人认为,癌症早期无明显信号,到发现时通常已是中晚期。事实上,乳腺癌、结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几种癌症,可能在无症状情况下,通过常规健康体检及普查早期发现。一些位于身体内部的肿瘤,也可能通过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例如,无症状的早期肾癌、早期肝癌,可通过超声波检查早期发现。
癌症的早期发现,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控制纲要》中确立的预防和控制癌症的优先项目和战略。通过早期发现,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能通过早期诊断获得治愈的机会。在美国,近10年来乳腺癌死亡率的下降,很大的功劳应归于乳腺筛查项目的推广。
为此,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建议,确立癌症筛查、防癌体检及早诊早治的有效手段和方案;扩大癌症筛查、防癌体检及早诊早治人群覆盖面;将癌症筛查、防癌体检及早诊早治逐渐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保支持的卫生服务体系;将肿瘤预防工作纳入肿瘤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考核的重要指标。
误区三
对于癌症,我们无能为力
尽管癌症目前仍是医学界尚在攻克的难题,但人类面对癌症并非束手无策。研究表明,在正确决策的引导下,相当一部分常见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重要内容。在全球、地区以及国家层面上的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因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体育运动等导致的癌症发生是必要的。
作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吸烟与71%的肺癌死亡病例和22%的所有癌症死亡病例有关。同样,酗酒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也众所周知,其与口腔、咽、喉、食管、肠道和乳腺的癌症风险增加有很强的关联性,并且会增加女性肝癌和肠癌的发病风险。超重和肥胖与肠道、乳腺、子宫、胰腺、食管、肾及胆囊癌发病风险的增加有很强的关联性。
中国癌症基金会提出远离癌症的十二条建议就包括:远离烟草;预防感染;在正常体重范围内,越瘦越好;每天最少运动30分钟;避免饮用含糖的饮料,限制进食热量密度高的食物;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豆类食物;减少进食红肉,避免食用加工肉类;如要喝酒精饮料,男士每天不应多于两杯,女士以一杯为限;限制食用高盐分食物和经盐加工的食物;不要使用营养补充剂来预防癌症;最好以纯母乳喂养婴儿至六个月大,然后添加其他食物;平衡心态,心理健康。
误区四
晚期癌症别治了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指出,所有民众都有接受平等和有效治疗的权利,从而避免遭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大多数情况下,肿瘤治疗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没有给予足够的姑息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措施。仅用几种药物就能控制包括儿童患者在内的近90%的癌症病人的癌痛,然而在许多国家,患者未能充分接受镇痛治疗的情况却很常见。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赵进明博士认为,晚期肿瘤治疗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目的。根据患者病情、年龄、经济状况、治疗期望值等各个环节入手,做到“量体裁衣”式的治疗。对于放化疗等治疗手段,患者不要过度担忧。放化疗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是通过现有的手段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切不可因恐惧副作用而拒绝放化疗。
误区五
治疗癌症是医生的事
世卫组织调查发现,在低收入国家,75%的人认为在制定治疗癌症的方案时全都是医生说了算,仅8%的人同意患者应该与医生一起做决定。与之相比,经济发达国家中72%的人认同患者与医生共同决定的模式。
在临床中,往往是当患者的心态摆正了、思想乐观了,再加上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患者的病情稳定,或带病延长了生命,并且保证了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关注个体的心理情绪波动。
赵进明提醒,除了患者本人和医生,家属的责任也很重要。一方面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支持,针对病人可能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发生并发症。据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帅才周竟癌症免疫疗法“火”了。头戴“神奇疗法”“绿色疗法”“癌症克星”的光环,不仅国内许多医院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多癌症患者也禁不住“诱惑”投身其中……癌症免疫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