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食有食相。
在一家高档餐厅里,笔者留意了两拨食客截然不同的吃相。一桌祖孙三代,无论大人小孩,都各就各位,静静地专心吃着。而旁边的一桌,也是祖孙三代,面对佳肴,大人们高谈阔论,口沫横飞,语声喧哗;小孩子像脱了缰的野马,嘴里含着饭菜围着桌子玩起捉迷藏,尖叫打闹。很多人对此情景早已熟视无睹,甚至会说,我们就是喜欢热热闹闹!丝毫没考虑到大声喧哗会影响别人,是不文明的行为。
“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在中国,食礼乃一切礼仪的开端。《礼记·曲礼》对此作过一系列十分严格细致的规定,例如:毋诧食(咀嚼时不出声);毋抟饭(不与人争饭食);毋反鱼肉(不可以把一条鱼翻过来再吃);毋固获(不可死盯着自己爱吃的东西吃个不停);毋嘬羹(喝汤不可用嘴吸吮,要用匙羹);毋啮骨(别像狗那样啃骨头)……
人是具有动物性的。食是生存的前提,因而人饥饿时对食物有一种与生俱来、不可遏制的动物性冲动;但人也有社会性,为了满足群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就要求人们压抑自己的动物性,于是就有了法律和社会规范。食礼的规定,无非就是教化人们克制原始的动物性本能,成为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文明人。
食相指的是一个人在进食时的神态举止,它不是天生的,与相貌无关,却反映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食相多是习惯性的,是在长期的饮食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俗话说,三岁定八十。食相一旦养成,要改也难。因此,从小培养好的习惯,严守食礼,控制食相,去掉坏习惯很重要。食相还能成为观察一个人品性的重要依据。相由心生,人们忠告:把一碟肉上下翻遍挑最好的人肯定是自私自利者,生活中往往斤斤计较,不肯吃亏,是不能与之交友的。据德国心理学家格伯特的研究发现,女士跟男友一起用餐,只要留心观察,不难根据对方的“临场表现”预知其将来是否会是个好丈夫、好爸爸。
吃喝作为一种家庭或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公众场合,食相也成为一件展品,现代文明人与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节目里那些荒野里的掠食动物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优雅或丑陋,斯文或粗鄙,这种区别有很深的社会学意义。因此,文明用餐在今天仍是我们离不开的话题,良好食相也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好习惯。
(袁若霞)
新闻推荐
头盔上印着移动电话号码2月9日,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俄罗斯单板滑雪选手阿列克谢·索伯列夫凭借一件特殊的装备而在冬奥会上大出风头——他在头盔上印上了自己的移动电话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