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 白洁)今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35周年纪念日。中国外交部前副部长、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专访时说,希望日方领导人头脑清醒,正确对待历史,以大局为重,不要误判形势,积极为中日关系回到正常轨道创造条件。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中日之间四个重要政治文件之一。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明确了中日世代友好的大方向,进一步巩固了中日关系长远发展的政治基础。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全程亲历者,79岁高龄的徐敦信在采访中回顾了当年缔约的艰难过程。他说,尽管中日双方于1972年实现邦交正常化,但两国直到1975年初才正式开始缔约谈判。由于当时新上台的三木内阁不愿将《联合声明》中的“反霸条款”写进条约,谈判一波三折,进展缓慢。直至1978年8月12日才签署协议,前后历时3年8个月12天。其间,日方经历了三届内阁,中方也跨越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
彼时担任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副处长的徐敦信回忆说,在条约谈判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同志发挥了关键作用。他通过传话、带信等各种方式,细致地做时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工作,表现出了对福田的信任,表明中方对福田首相采取向前看的态度。这些讲话也最终促使福田作出缔约的政治决断。
197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徐敦信忆起邓小平当时在记者会上就日方记者提出的钓鱼岛问题作出的精彩回答:
双方确实有分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约定不涉及。但是有些人就想借这个事挑一些刺,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比较明智。这样的问题摆一下不要紧,摆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代人的智慧不够,这个问题谈不拢,我们下一代人总比我们聪明,总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徐敦信说,邓小平的回答获得了在场几百人的掌声。会后,日方没有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日本媒体和学界则普遍认为这样的回答有智慧、很高明。
谈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对如今中日关系的意义,徐敦信说,日本政府应尊重历史,尊重两国领导人此前通过政治智慧达成的共识,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精神来处理两国关系。
他认为,当前中日关系的困难局面完全是日方一手造成的。在过去40年中,围绕钓鱼岛双方并非没有争议,但之所以没有形成大摩擦,在于当时的日本领导人尚能尊重此前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即钓鱼岛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先放一放,以后再解决。然而,自2010年9月日本抓扣中国船长并要以日本国内法处理开始,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越走越远,并使两国关系在去年极端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挑起“购岛”风波后急速恶化,降至邦交正常化以来的谷底。
徐敦信说,钓鱼岛既是领土主权问题,也是历史问题。日本政府应正确对待历史,正视现实,认清形势,明确了解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中方不可能妥协。
对于安倍内阁近来反复称日中双方应该开展对话,徐敦信驳斥日方此举完全是在“喊空口号、做样子”。“日方目前甚至连钓鱼岛存在争议都不愿意承认,根本没有诚意,双方怎么可能进行谈判?!”
徐敦信建议日本领导人登高望远,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日本要想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历史,它永远也做不到(这一点)。”
此外,中日双方互有需要。徐敦信说,如果说过去日方还认为中方对日方的需要更多,那么随着中国3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双方如今已是真正意义上的“相互需要”。不与中国交往,不论对于日本的国际形象,还是它业已低迷的经济,都将是沉重打击。
他同时提醒日本领导人不要误判形势,企图从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中获利。“美国重返亚太是希望能够主导亚太地区,它不需要、也不希望日本与中国、韩国或是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之间‘出大事儿\’,这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日本领导人应对此有清醒认识。”徐敦信说。
新闻推荐
臭虫,一个被人们遗忘了很多年的名字,最近又被频繁提起,因为这种在我国几近绝迹的害虫又“重现江湖”。这些恼人的虫子从哪里钻出来的?有什么有效的杀灭方法?臭虫“重出江湖”昵称为“散步112”的网友,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