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向贤彪
“美丽中国”既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诗意表达,也是时下的热门话题和热切期望。人们期盼走出雾霾,呼吸清爽新鲜的空气;期盼水更清澈,收获一份沁心入脾的畅快;期盼食品安全,不用担心违禁添加剂毒害身体。这些都是“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
然而,在一些地方,“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的时代正在远去。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曾在其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预言:不是魔法,也不是敌人使这个受损害的世界无法复生生命,而是人们自己使自己受害。环境污染源于心灵污染。环境问题的背后是道德和良心的丧失。欲拯救环境,需呼唤道德和良心的归位。只有人文力量的滋润、培育和积累,才能擦亮“美丽中国”的鲜活名片。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事实上,天地对于人类也有大德而不言。它不断赐给我们源源不断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而且提供给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情感寄托。我国历史上就有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弘扬这种文化传统,首先当有一个健全而美好的心灵,即对自然的热爱、对家园故土和生存环境的亲情、对宇宙造物化育的感恩,从而树立起尊重自然的理念,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本是描写爱情缱绻的诗句,今天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环境保护。天下水系相连、空气一体。在环境问题上,不同地方的人虽然见不着面,却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少一点以邻为壑,多一点责任意识,从建设身边的绿色家园做起,从植一棵树、护一株花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也会带来全局性和长远性的效益,也是美好心灵之花的绽放!
推动经济发展,GDP增长是“显绩”,容易见效;而生态文明建设是“潜绩”,易被忽略,需要付出更多心血去精心呵护。没有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理念,没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没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思维方式,不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位、抓在手,担其责、尽其力,老百姓就很难在分享发展红利的同时畅享新鲜的空气、阳光和净水。这样的发展,到头来百姓一样不满意。
时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美好的生态环境,就谈不上百姓的幸福生活,更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广西“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活动展现“美丽广西”,福建“田园变景观、处处可旅游、家家增收入”打造“魅力福建”。不少地方的努力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中国”路径在我们脚下,也在我们手中。
冰心有言:“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缺乏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再现代化的城市也会失去魅力;失去清新的空气、鸟儿的歌唱,再灵动的生命也会枯萎。“中国梦”的美丽篇章既有畅想的妙曼舒缓,更需要时不我待的生态保护。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东京7月24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财务省24日公布的贸易统计初步数据显示,尽管出口有所反弹,但由于日元贬值导致进口成本大增,今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达4.8438万亿日元(约合487亿美元),刷新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的同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