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民主党党首安倍晋三连日来物色内阁大臣,打算26日完成组阁。大部分职位已经“有谱”,只是,关键的外务大臣和防卫大臣暂时没找到合适人选。外交是野田佳彦政府留给安倍的一块烫手山芋。新外相面临修复日本与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的关系等棘手难题,同时需要深化日本与美国同盟,任务艰巨。
修复与领国关系费思量
继前防卫大臣林芳正、前金融担当大臣茂木敏充后,安倍身边人士23日披露的外相最新人选是前外相川口顺子。日本共同社报道,安倍看重她曾在小泉纯一郎内阁担任外相的经验,倾向于任命这名自民党籍国会参议员为外相。但是否选择川口尚未有定论,缘由是一些自民党成员呼吁由前政策调查会长茂木或前干事长、原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儿子石原伸晃担任外相。其他人选包括前防相林芳正和前外相、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的儿子中曾根弘文。
亲华议员将主管海保厅
据日本媒体报道,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公明党前党首太田昭宏已经被内定出任国土交通大臣,而这一个职位恰恰主管海上保安厅。太田是一位比较亲华的政治家。而且公明党的支持团体是池田大作领导的日本创价学会,池田大作与创价学会和中国的关系十分特殊。
国土交通省主管海上保安厅和国家观光厅,安倍起用太田出任国土交通大臣,对于缓和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日中紧张关系,强化与中国的沟通,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田主管海上保安厅或可以被看成是安倍的又一软化举措。安倍之前已表示将派特使访华并推迟公务员常驻钓鱼岛计划。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24日在北京发布2013年《国际形势黄皮书》——《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2013)》。黄皮书指出,当前,钓鱼岛问题不断升级已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严重困境,不能排除钓鱼岛危机有进一步升级甚至爆发冲突的风险。
中国社科院黄皮书:
不能排除钓鱼岛危机升级风险
黄皮书指出,当前,钓鱼岛问题不断升级已导致中日关系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严重困境。中日间的很多友好交流活动受此影响被迫取消,两国民众的对立情绪在不断升温,这使得通过外交途径缓和紧张局势的政策灵活性大为缩减。鉴于目前日方仍在争端中持顽固的强硬立场,而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非常坚定,因此,不能排除钓鱼岛危机有进一步升级甚至爆发冲突的风险。
黄皮书称,此次中日钓鱼岛争端被激化、中日关系大幅恶化仅仅是中日关系持续紧张,陷入低迷,并难以走出困境的一个缩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中日东亚格局位置转换
事实表明,向来习惯于 “日强中弱”格局的日本至今无法接受和适应中国快速崛起的事实。日本对中国国力的大幅跃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日益感到不安和担忧,这种焦虑感体现在对外战略上就是不断强化美日同盟,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制衡;在军事上将中国定位成主要的防范对象和潜在威胁;在外交上积极打造围堵、牵制中国的制衡网络。黄皮书分析称,中日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与这种结构性矛盾密切相关,短期内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美国战略调整影响日本
黄皮书认为,目前来看,美国不断强化的“重返亚太”战略无疑激发了日本在地区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上的“脉冲式”反应。在一些日本人看来,美国的新战略显然向日方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即美国要想在亚太地区维持霸权,需要日本的密切配合和帮助。因此,日本积极借助这一时机壮大自身实力,一方面要捆绑美国共同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应大力促成一个由美日共同主导的亚太地区秩序。种种迹象表明,美国调整亚太战略后,右倾化日益严重的日本似乎在政治疏远、军事防范、外交围堵、战略遏制、经济利用中国的方向上走得太急、太远了。
日本政治右倾化外溢效应
当前,日本国内的政治精英面对中国崛起和经济超赶,反应几乎全面失衡。占据日本政治舞台中心、觊觎首相之位的各路政客,都主张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加快日本走向普通国家和军政大国的步伐。黄皮书指出,日本的一系列行动充分暴露出,它不仅正在放弃 “专守防卫”的国防指导思想,而且正在远离“和平信仰”。作为至今唯一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行径做出深刻反省的国家,日本政治生态的嬗变值得外界高度警惕。
黄皮书认为,目前看来,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日后的风险在于,如果日本政府或者右翼极端分子进一步做出加剧摩擦的动作,比如在岛上新建设施并实现人员常驻,借助“购岛”之机完善相关法律,迅速加强日本自卫队对相关岛屿的防卫力和威慑力,那么中日关系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势必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新闻推荐
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解决“财政悬崖”议案当地时间1月1日晚在国会众议院也获得通过,至此美国可能坠下“财政悬崖”的警报暂时得以解除。两党达成妥协经过数周鏖战,美国白宫和国会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