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里圈外@于德清专栏
□于德清 北京
有媒体认为,10月份中国电影市场最大一匹黑马是一部没有明星与名导演的合拍片《大海啸之鲨口逃生》,该片上映20余天票房累计超1.5亿。《鲨口逃生》中国票房占据全球票房76%,合作方澳大利亚本土票房才500来万元人民币。显然,这部电影几乎成为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西片。
另一方面,3D版《2012》将于11月在中国内地市场提前上映,该片在北美和其他国家档期暂无定论,短时间将是另外一部为中国市场“定制”的西片。此前中方参与的《环形使者》,在华上映的版本中许晴的镜头格外多,《敢死队2》中余男更是从头打到尾。而3D版《泰坦尼克号》更是在中国收获了9亿的票房,全球票房第一。
显然,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具有市场魅力,而且也展现了独特的市场个性。好莱坞为中国定制电影,增加中国演员的镜头,取悦中国观众,可谓顺势而为。而这一切的发生并非偶然。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增长最快。去年,中国电影票房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28.93%。中国已形成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电影市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21.8亿元,预计最后一个季度可能还会贡献至少25亿元。到年底,中国电影市场很有可能提前坐上世界第二的交椅。
中国电影市场容量扩大,也就有了更多的个性和商业成功的可能。《鲨口逃生》、3D《泰坦尼克号》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另类走红,就很能说明问题。而此次,3D《2012》之所以能在中国提前上映,也是受了3D《泰坦尼克号》的刺激,中影主动向好莱坞方面提出了要求。
好莱坞为中国定制电影,除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已经足够强大,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了今年中美电影新政的影响。今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其中包括:中国将在原来每年引进美国电影配额约20部的基础上增加14部3D或IMAX电影;美方票房分账从原来的13%升至25%等。这就让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有了更大的赚头,令其更加注重中国市场的营销。引进配额的增加,则让好莱坞在中国的竞争更为激烈。其实,今年大家已经看到,几部好莱坞大片在中国打得头破血流,因此,谁更贴近中国市场,更对中国观众的胃口,谁才能吃到最大一块蛋糕。
实际上,好莱坞对中国市场的开发远远不止为中国市场定制电影。8月7日,梦工厂宣布落户上海,《功夫熊猫3》将在中国制作。同一天,卡梅隆与中方的合资公司,也正式宣布落户天津,推动中国电影的数字化市场。
中美电影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形态展开。对中国电影来说,不必以狭隘的心态对待这一趋势。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影市场一定能够为好莱坞和国产电影留下足够的空间。而更多的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对培育观众、院线市场等方面,也不无裨益。中国电影市场的蛋糕足够巨大,国产电影有没有能力吃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而改变的关键,还是在于进一步放开电影审批管理制度及拓宽电影创作题材。另一方面,国内电影人也应该争气,不要急功近利去拍烂片,根据观众的需求,按照电影生产的规律办事,把剧本、镜头等每一个细节做好。这样,国产电影的声誉和票房才能上得去。
新闻推荐
在生活中遇到男性生殖健康方面的烦恼问题,或当者朋友和家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请拨打028-87799957进行咨询了解。欲知更多,请关注CDTV-2《有医说医》栏目播出时间:2012年12月2日(周日)中午12:20儿子怎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