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金岭
52岁的大娘沈孝莲第一次从涪陵到重庆探望收破烂为生的儿子,临走时为给儿子节约车费她不辞而别。其实沈孝莲身上也没有钱,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却徒步走了18天,晚上住涵洞,饿了到农户家讨点稀饭吃。((据《重庆晨报》)
为省一张车票,短短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就走18天的路,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太离奇了,太不可思议了。我们常说要多讲点“穷人经济学”,这一次,沈孝莲给我们上的这堂“穷人经济学课”,太生动了。
为省一张车票,竟然可以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沈孝莲的“穷人经济学”,在富人们那种讲效率的经济学看来,肯定是傻得不能再傻了。她省下的那张车票钱,就是扔到马路上,富人们也未必会弯腰捡起来,别说一张车票钱,就是几百上千块钱,对一个富人来说,也不可能增加他一点幸福感,其价值可以忽略不计,这大概就是财富价值在有钱人手里的“边际效应递减”吧。但对沈孝莲这样的穷人来说,一张车票钱的意义可就大了,她至少可以少受这18天的罪,至少可以让一个流浪汉吃上一顿饱饭或喝上一杯啤酒,因此,这张车票钱,在沈孝莲这样的穷人眼里,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这大概就是所谓“边际效应递增”吧。沈孝莲用双脚走出的“穷人经济学”,再一次告诉我们,让穷人多分享一点财富,让贫富差距缩小那么一点点,都能给穷人以极大的幸福感,都能给社会增加一点和谐氛围。
沈孝莲的省钱苦旅,对许多人尤其是对富人来说,几乎是一个现代神话。这正说明,“穷人经济学”对很多人来说是多么隔膜。沈孝莲让我们震惊的,不只是她走的这18天的路,更是她身后巨大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这种差距带来的那种心理和文化上的距离感,使重庆这样的大都市对沈孝莲来说,和地图上的美国、欧洲也许没有多大区别。在这同一片国土上,这个差别显然已经使一部分人和另一部分人分别生活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世界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不同所塑造出的道德标准、是非标准,也一定会有极大的不同,而这个极大的不同如果继续存在甚至扩大下去,我们的社会共同体将不得不面对潜滋暗长的离心力。
这些年来,中国的确在高速发展,国力的增强,使得我们一些人开始飘飘然起来,以大国国民自居的心态常常溢于言表,媒体上常见的则是,某个外国人到北京、上海逛了一圈后,对着伸到嘴边的话筒,毫不吝啬地把能说的好听话都说出来,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更有甚者,一些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的人,已经在考虑中国怎样做世界的领导者了。别忘了,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像沈孝莲一样生活着。北京上海深圳的发展水平,不可能代表完整的中国形象,如果忽略了沈孝莲这样的人,中国的形象至少是不完整的。
沈孝莲的“穷人经济学”,或许会让我们很多人清醒一点吧。 (据《齐鲁晚报》)
新闻推荐
■特约通讯员吴文芳黄新生总说自己是科技战线的普通一兵,其实他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他是攀钢集团设计研究院冶炼设计室主任、院级总设计师,主持、参与了一系列攀钢重大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