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heryl 精英说
在父母老师的眼中,“差生”无疑是个令人头疼的存在。学习不好的孩子们也常常和顽劣叛逆、品行不端、目无法纪等负面词汇微妙地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又是否思考过:“差生”为什么会成为“差生”?
这些孩子对学习是否有自己的烦恼和疑惑,他们内心又是怎么想的?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带着这些问题,韩国EBS教育电视台以《作为差生活着》为主题,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公开招募,收集到了手记、动画、影片等300多件作品,拍摄成纪录片《差生》。
在300多名学生的个体故事中,人们发现:成绩划分的等级制度、老师激发的歧视氛围,以及父母给予的学习压力,这些对这些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差生们”亲口诉说的故事。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我是什么韩牛吗?
需要每天分等级。”
在韩国,大学有着约定俗成的等级划分,第一等是SKY(首尔大、延世大、高丽大);第二等是in首尔(指在首尔的大学);第三等是国立大;第四等是地杂大(各种地方性大学);第五等是专科大;第六等是军队。
高二生文星镇觉得,自己就像是冰柜里层层摆放的韩牛,每天按质按量地区分出三六九等。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讲台上,老师拿着李振英的试卷,一边读着成绩单一边笑,这让站在同学们视线中央的李振英感到极度的羞耻。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在韩国,因为成绩的等级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掉队的学生。所谓的“差生”等同于“韩国的大部分学生”,因此曾面临和李振英一样窘境的孩子们,比比皆是。
在班级里,成绩象征着阶级,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泾渭分明、水火不相容。成绩好的上位圈学生是学校的希望和自豪、未来的光芒;而成绩不好的下位圈学生,则是光芒背后成为随从的影子。
“成绩不好的话,就会被老师无视了。”
作为老师记忆中的差生,即使努力得来的进步也不会被认可,郑永浩觉得,学习变得面目可憎了。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在同学们口中,郑永浩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鞋垫”,即其他同学走往高处,差生在下面垫着:“反正你也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未来只能做些大家都看不上的工作,比如送外卖之类的.......”这些话语深深地刺痛了郑永浩的心。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据统计,韩国每年辍学的学生高达6万人,许多孩子因为成绩不好感到受伤,因而离开学校。
学校对孩子评价体系和“分流”中只重成绩,他们专门为优等生准备自习教室;不顾学生的自尊心,要求学生按成绩排名去食堂取饭,老师对待“差生”的态度也是冷嘲热讽、充满偏见,这一切的累积造成了所谓的“差生歧视”。
有学生表示:“学习不好就是韩国的罪人。”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全惠媛,19岁,在读高二的时候因为被老师污蔑在宿舍藏酒,感到太过委屈而辍学。明明犯错的是住在同寝室的“好学生”,却因为成绩不好,连同品行都要受到老师的质疑。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其实惠媛在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成绩很好,是班级里的班长,但高中突然变难的课程让惠媛感到吃力,成绩下滑地厉害。然而真正让惠媛感到受伤和恐惧的,不是成绩下降,而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失望的态度。
她说:“最郁闷的事情就是,我想要好好学习,也想努力,但老师已经不看好我了,甚至连父母都不太相信我。”
一气之下做出的辍学决定让惠媛十分后悔,她一边在便利店工作,一边准备高中资格证书的考试,看到身边穿着校服走过的学生们总是十分羡慕,不止一次在心里对自己说:“想去学校,当初无视老师就好了。”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和惠媛的经历类似,徐在源在初一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诬陷偷了一个哥哥的钱,在源说:“我没有做过,因此觉得很受伤。”
好在,在源的妈妈十分能够体谅儿子在学校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并给予了儿子很大的支持,在他辍学的7个月里,一直用心疏导儿子的心理,最终,一直不爱学习的在源,主动申请了数学旁听课。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其实,很多孩子“不想学习”、“不愿学习”的叛逆行为背后,实际上是对学校“好学生为上”组织的反抗。
因为分数至上,不论是讨厌学习而不学的孩子,还是在学习上并没有天赋的孩子,在学校里都被简单粗暴地划分进差生的行列,被老师和家长指责,因而更加抗拒学习的本能,以报复竞争式学习的体制。
但对于这些所谓的“差生”们来说,他们在校园和家庭氛围中可能遭受的歧视、偏见,以及语言暴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得多。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因为成绩和等级,
我变得冷酷了。”
在“考试至上”、竞争激烈的韩国,补习班甚至发展成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据韩国2011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家长们为孩子补习花去的费用高达180亿美元。
为了进入一所好学校,韩国EBS台纪录片曾揭秘韩国高考现状:在学生中流行着“四当五落”的说法,即一天睡四小时的考生会考进理想学校,睡五小时则可能落榜。
校内外的特别补习班里,到处挤满了为了挤进上位圈而努力的中游学生们。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全民向学、高度紧张的氛围下,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好好学习的观念,要考出好成绩,要超过别人。学生们从小就知道成绩不好的话,交不到好朋友,“考砸了的话人生会非常惨”。
图片来源:纪录片《学习的人》
即使是刚刚迈入小学的学生,熬夜也是家常便饭,学习的重担时常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最早也是12点睡觉,凌晨一两点的话发消息给朋友也会秒回。”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高三生洪多艺,老师和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然而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多轻松。
即使考了第一名,也还是会害怕学习,因为第一的地位总是岌岌可危,每次课下做习题时错误多了会感到惶恐不安:“有人会超过我,成为新的第一名。”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初中时一直都是全校第一的敏浩,优等生的身份从来没有被质疑过,但考上特目高之后,怎么努力都成为不了优等生,巨大的落差让他难以接受。
看成绩单时,如果因为一两个人下降了一个等级,内心不免会想:“没有他们的话,我的成绩就上去了呢。他们犯一些错误就好了。”人因为竞争变得阴暗。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为了应对考试,这些孩子们不得不把自己变成机器。
在韩国EBS台推出的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16岁的韩国少女艺媛,生活中没有漫画书、Kpop或Naver八卦,只有学习、学习、学习。她每天在书桌前端坐十几个小时,一刻不停地抄写教科书,抄到闭上眼睛也能写下来为止。
每次写作业前,她会先打开手机里的直播,“只有亲眼看到别人的努力才能刺激到自己。”
截图来源: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考试将至,睡觉的时间被进一步压缩,艺媛甚至连每天3个小时的睡眠都不能保证,每次学习到深夜,握笔的右手就会生疼。
没力气了,她就用橡皮筋将手绑起来,靠着手腕的力量继续写,“不那样的话,我不安心。”为了提神,艺媛每天差不多要喝五六罐咖啡续命。
图来源:韩国EBS纪录片《学习的背叛》
2015年,平均每天有40个韩国人走上绝路。自杀已经成为韩国人的第四大死因,更是10岁到30岁年轻人的第一大死因。
根据韩国青少年心理调查显示,韩国14岁到19岁的年轻人中,超过一半的人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心情抑郁到想要自杀的理由,孩子们提到最多的就是“学习”。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不断逼迫自己跨越那些不可能跨过的成功和荣誉的标杆,这或许也成为了韩国自杀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梦想和学习之间,
我的人生价值在哪里?”
李惠媛,高三生。比起学习,她有更大的爱好——画画。从小到大,慧媛一直觉得画画是最让人感到幸福的事,还特意买了很多绘画相关的书学习,绘画作品像模像样。
但对于女儿的爱好,妈妈视若洪水猛兽。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因为听身边的朋友说,美大毕业的孩子没有出息,所以在高考之前,她不允许女儿再触碰关于绘画相关的东西。妈妈的期待很简单,那就是女儿能够考入一个排名靠前的大学,再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为了自己的爱好,慧媛吵过、闹过,但还是拗不过父母,只能将爱好暂时搁置,埋头学习,她宽慰自己:“去了大学,就能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离开大家共同走的道路,做出别的选择并不容易。当爱好和学习出现偏差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和惠媛一样不得已地妥协,但恩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恩泰就读于一所人文高中,他热爱制作视频,但在学业的重压下,他的热情无处施展,每天都很煎熬。父母老师告诉他:“暂时放弃现在的兴趣,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好好做。”
只有恩泰觉得奇怪:“以前是想学习都学不了,现在是学不了想学的。想要做视频的话,现在必须要放弃做视频。这多矛盾啊。”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最终,恩泰说服了妈妈,入读了首尔的一所特高,不仅是英语教学,视频的相关学习也是正规课程,恩泰学得比谁都努力。不断地参与创作活动,恩泰觉得学习变得幸福起来。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很多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但日复一日的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考上大学的意义在哪里?大学和自己的梦想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对于这些问题,孩子和父母之间并没有达成和解。
在韩国的大峙洞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都是学生的身影,那些刚从学校放学的孩子们,会接踵而至地来这里报到,一直接受辅导直至十点。对于韩国的家长来说,“这是属于教育的天堂,所有的大人都对这里满怀敬意”。
那些身为差生的父母会陷入自我怀疑,明明在同一个补习班学习一样的东西,为什么我的孩子掉队了?难道是我的原因吗?
整个社会都被这种焦虑感拉扯着,无人幸免。
图片来源:纪录片《学习的人》
其实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人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在韩国,一个人是否能够进入令人羡慕的部委机关或大公司工作,几乎完全取决于他毕业于什么样的大学和高中,社会无法排除的竞争体系,让家长们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最理智的选择。
心疼孩子的心告诉父母:“如果没有大学,如果没有社会尺度,孩子们能够随心所欲地长大就好了。”但现实是,他们正焦虑地面对地日新月异、激烈竞争的社会,并将这份焦虑不遗余力地传递给下一代。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韩国媒体曾在街头对民众进行采访,90%的父母表示,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去补习班,在极高的压力之下,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很脆弱。
韩国的高中生平均每天要花16小时在学习及其相关活动上,除了学习,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别的事情。
图片来源自韩国EBS纪录片《差生》
在这条艰难的学习道路上,不论是处于上位圈的优等生、中位圈的中等生,还是位于下位圈的劣等生,都不可避免地接收着来自学校老师和父母家庭的诸多压力。教育变成了机械式的拉锯战,而不是一个自我启迪、发掘自身兴趣和潜力的过程。
当这些“差生”仅仅因为成绩评定被朋友排挤、被老师轻视、被父母责备的时候,或许家长们能做的,是放下焦虑,倾听他们的烦恼和恐惧。同样,父母怀抱着无数期望的同时,也要问问自己:
“到底是要赌上孩子的一生,让他们成为我们想要的样子,还是让孩子发掘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后台回复关键词【差生】
为您推送文中纪录片完整观看链接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
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原标题:《300名韩国学生亲述:被骂“鞋垫”、诬陷偷窃,作为差生活着,我像是韩国的罪人》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崔顺实据韩联社报道,6月11日,韩国大法院(最高法院)对崔顺实涉嫌收受贿赂等“亲信干政”案做出最终宣判,维持重审判决:崔顺实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