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注册制改革由点到面的铺开,中国股市有望进入一个供需两旺的新时代。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则既是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前提,也是使直接融资的资金物有所值和用得其所的基础。
■ 黄湘源
直接融资应该是实体经济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而不应该是时断时续时旱时涝的灾祸触发器。稳定提高直接融资水平是我国资本市场始终不渝的历史使命。
截至11月17日,我国资本市场已有4093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5.96万亿元 ,其中民营控股企业2479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7% ,市值32.20亿元,占总市值的35.96%。
有人认为,中国股市之所以涨不起来,也许并不说明我们不重视实体经济。恰恰相反,如果我国的银行资金并不是专注于实体经济,而是也像美国、日本一样大量流入股市,股市岂不也早就有可能想不牛也很难了吗?其实,这种说法显然是十分片面的。一方面,我国的实体经济如果没有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支持,是不是还能像现在这样保持连续十多年的持续增长,恐怕也是没有把握的,而银行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地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拥有超过200万亿企业和居民储蓄存款也是分不开的。这部分资金的宁愿滞留在银行也不进入股市,虽然与防止银行资金流入股市的监管政策不无一定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它不仅是股市在功能定位上缺位或错位的结果,同时,也是投资者对股市“重融资轻回报”倾向极为反感的必然表现。而这,恰恰也正是股市所需要反思的关键之所在。
股市在成熟的发达市场历来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是,这个功能定位在我国却不免成为一种莫大的讽刺。一直到现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可谓一枝独秀,可是股指的走势却糟糕得简直让国人抬不起头来。美国过去十年的GDP增速虽然还不及我国的十分之一,道琼斯指数却在这十年里涨了1.5倍。日本经济在这十年里基本上是原地踏步,也没有妨碍日经225指数在这十年里同样也涨了1.5倍。就连印度、巴西在这十年里也分别涨了一倍以上或50%,而我国在GDP增长方面虽然无人可比,股指却就是不涨,非但不涨,一不小心说不定还会倒退几步。究其原因,就是股市光顾着扩容融资了。在增量资金都分摊给了满足扩容融资需求的情况下,股市的增长乏力当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沪深股市之所以涨不起来,也是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重视不到位的必然结果。在缺少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条件下,市场一方面对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和推动不足,另一方面,对财务造假或业绩变差的劣质企业、僵尸企业和壳公司却又舍不得马上淘汰。优胜劣汰机制的缺位不仅拉低了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股市炒低炒差炒壳的投机炒作之风的常盛不衰。这对于股市的长远健康稳定发展显然也是极为不利的。
退市机制的长期缺失,在造成了上市公司质量和业绩水平整体下降的同时,也造成了融资上的投入产出不平衡和业绩上的收益回报不到位。几千家上市公司的分红水平,好不容易才能能跟少数几家银行金融类上市公司旗鼓相当。更有若干上市公司,硬是可以连续几年不分红甚至一直不分红。更何况分红一到账,马上就除权。人们根本就无法指望靠分红得到理想的投资回报,难怪更多的资金宁可滞留在银行储蓄账户也不愿投资股市。
此外,公司上市之后,控股股东、董监高以及各类机构投资者一有机会就减持,也是严重打击投资者信心并造成上市公司股价走势不稳的一大重要因素。
随着注册制改革由点到面的铺开,中国股市有望进入一个供需两旺的新时代。提升直接融资比例,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是源源不断地源头活水。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则既是提升直接融资比例的前提,也是使直接融资的资金物有所值和用得其所的基础。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当前一方面要从注册制改革入手,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完善和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分拆上市,提升上市公司运行效率、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强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和优化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机制,有针对性地治理和解决好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或违规担保等严重问题,对于涉及欺诈发行、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以及内幕交易、股价操纵、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个处理一个,该罚则罚,该退则退,决不手软,决不能让害群之马影响了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会有足够的信心去满腔热情地迎接这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资本市场新时代的到来。
新闻推荐
最近几天A股走势不振,创业板于11月18日创出近期新低。这背后有透露出什么?11月以来,沪深两市重要股东减持计划集中出现,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