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记者韩小伟
在不少A股股民心目中,“打新中签”等同于“中奖”。但这种想法要变一变了:11月26日,浙商银行上市交易,很快就跌破发行价;若散户持股至28日收盘,损失将近200元。实际上,近日来新股破发并不少见,这也让即将上市的新股担忧不已,为了避免此类尴尬,28日打新的邮储银行引入“绿鞋”机制稳定股价。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股中签必赚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
从赚两斤猪肉到赔几斤
在A股市场,但凡新股上市,不管质量好坏,往往先来几个涨停板,甚至十几个、几十个;因此,“打新必赚、炒新必赚”成为一种现象。
但中签浙商银行的投资者却没能“中奖”。11月26日上市交易的浙商银行,开盘不到10秒即破发:26日早盘之初,N浙银开盘价为4.95元,只比发行价高出1分钱,然后股价快速跳水破发至4.88元,随后又直线拉升至触发临停价5.45元。整个过程仅仅只用了5分钟。当天收盘报价为4.97元,涨幅0.40%。11月27日,浙商银行收盘4.74元,下跌4.63%;28日收盘4.75元,上涨0.21%。
市民王先生28日告诉半岛记者,他中签1000股浙商银行,“第一天上涨了一点点,抱着没卖,到现在赔了将近200元。”原本以为能稳赚一笔钱,结果却赔了一笔,这个落差闪了不少投资者。“中签浙商银行眼泪都要掉下来,只赚了两斤猪肉钱。”“中了个新股,两斤猪肉没了!”投资者这样调侃自己的经历。
不过,浙商银商首日就出现破发,也在不少投资者的预期之中。在市场人士看来,浙商银行申购高达6600万金额的弃购,给新股上市的浙商银行造成了庞大的心理压力,这也造成了上市首日场内资金强烈博弈和过山车行情的出现。
邮储银行引入“绿鞋”机制
浙商银行闪电破发,使得即将上市的邮储银行压力山大。11月28日,邮储银行A股正式启动申购。11月27日下午,邮储银行举行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投资者交流会,其中,发行方案中的“绿鞋”机制,成为投资者关注点。邮储银行解释,作为后市价格稳定的有效手段,邮储银行本次A股IPO引入“绿鞋”机制,即新股上市后30天的后市稳定期内,如股价因市场波动出现低于发行价的情况,承销商将动用43亿元“绿鞋”资金入市买入股份有效平抑市场波动,这是近期发行的银行股所没有的。
邮储银行介绍,在A股历史上,仅3单IPO设置“绿鞋”:工商银行(2006年)、农业银行(2010年)和光大银行(2010年),三单IPO在“绿鞋”行使期内股价均表现良好,平均涨幅逾10%。邮储银行本次引入“绿鞋”机制,是A股近十年首单、历史上第四次采用“绿鞋”机制。
今年已有15只新股破发
邮储银行“未雨绸缪”的方式并非仅仅因为浙商银行。近期,A股市场新股接连出现“破发”现象。继11月6日科创板新股久日新材、昊海生科双双“破发”之后,科创板新股容百科技、杰普特、天准科技相继加入“破发”的行列,11月11日,主板新股渝农商行也加入到“破发”的行列。11月27日,浙商银行收盘“破发”。
28日,半岛记者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查询发现,截至当天收盘,沪深两市超过3700只个股中,共有197只个股在上市首日不涨反跌。今年以来共有175只A股新股,其中15只个股股价低于发行价。将时间拉长,2018年以来,共有280只新股上市,其中,42只股票已经跌破了发行价,比例高达15%。
“有了这种经历,对打新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中签浙商银行而亏损的岛城市民王先生表示。也有投资者表示,要根据股票价值投资,而不是逢新必炒,说明A股在不断进步。
业内人士分析,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无论新股股价是涨是跌,最终均将会回归其本身的基本面。届时,市场各个主体更加归位尽责,市场买方和卖方的博弈更加充分,市场估值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投资活动也会更加理性。
渝农商行、浙商银行以及多家科创板新股破发,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更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然。科创板由于实行市场化发行,其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由市场决定,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因而其发行市盈率不再受23倍发行市盈率高压线的限制,但新股发行价格越高,其破发的几率就越大。
新闻推荐
周四,沪指小幅低开后快速反弹至2910点附近,随即股指遇阻回落调整直至收盘,午后股指震荡下行持续调整,临近尾盘略有反弹,最终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