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深入推进,环保产业本应迎来的“春天”却未到来。有观点认为“环保强监管”让环保企业遭遇“寒冬”。但专家们的观点相反,认为恰恰是“强监管”没有落实到位,才未创造出真正的环保产业需求。
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开幕式 中新网 图
12月2日,在“2018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上,还有专家分析认为,部分环保企业前期发展过程中野蛮生长、盲目扩张、恶性竞争才导致了自身经营情况的恶化。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马中说,督察并不是一种常态监管,从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以及一些约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目前真正的减排仍未落到实处,“所谓的强监管还没有做到,所以还没有创造出真正的环保产业需求。”
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舜泽也认为,环保企业目前出现的问题不是“环保强监管”带来的问题。他认为,前几年环保企业虚火过旺,突飞猛进,如今在经济下行、PPP政策收紧、去杠杆等多种因素下才导致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
“难道放松监管是环保产业春天到来的前兆吗?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的。”吴舜泽说,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发展阶段,依法、常态的环境监管都是对环保产业发展最大的驱动力。
环保企业外热内冷冰火两重天
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骆建华说,今年在环保行业中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政府监管越来越严,但另一方面环保企业特别是民营环保企业走入了困境,尤其至今年5月份以来产业界出现了一股寒流,这股寒流表现在:民营环保企业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一上场“弹药”就没了,贷款遇到问题,“阵亡”了很多公司,环保公司市值大跌,部分环保企业举步维艰,出现了裁员的现象。
骆建华感觉这是一种很反常的现象:“理论上中央环保督察以及各类专项督查可以拉动更多的环保市场出现,环保投资的高峰应该出现,但实际情况相反,产业没有迎来“春天”反而走入了“寒冬”。”
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环境污染治理的需求催生环保产业,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时间不长,整体而言比较粗放,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水平不高,环保行业竞争趋于同质化,产生恶性竞争,加剧了行业经营情况的恶化。
金铎说,此外,目前环保产业的商业模式存在缺陷和不足,使行业发展受限。此前火热的PPP模式,在国家去杠杆的背景下收紧,环保企业的现金流出现较大问题,也是造成企业比较困难的原因。
专家:“强监管”还需要更“强”
锦江生态产业集团总经理唐燚认为是“强监管”造成了目前的现象,他说,环保企业此前经历了一种快速发展甚至野蛮发生长的阶段,“在过去的战略中,企业急于占领市场,现在强监管的形势下,环保产业的“寒冬”是企业适应强监管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产生的现象。”
马中则表示:“环保产业的发展一定是在“环境强监管”的背景之下的,但我们的监管措施目前不够强或者说已经制定的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怎么可能看到环保产业的需求出现?”
马中说,目前各类专项行动都是以改善环境为核心,但从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来看,约束性指标仍有待进一步实现,“强监管”还需要更“强”。
吴舜泽认为,在经济下行、PPP政策收紧、去杠杆等多种因素下,一些企业出了问题不代表整个环保产业出了问题,不要把现阶段出现的共性的问题,当作环保产业自身的特征性问题。
如何激发环保产业市场活力?吴舜泽建议,环保企业要保持适度规模,模式要成熟、要提高技术水平;政府部门的环境监管措施还需要继续强化常态化。
“目前地方比较擅长的是命令控制型的环保监管,这种是每个国家在解决环保意识不到位、环境责任不到位的时候“打头炮”的手段,然后再把各种经济政策、金融政策配套上去,最终才能实现“1+1大于2”的目的。”吴舜泽说。
新闻推荐
神思电子:人工智能的低调玩家 访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当值总裁井焜
井焜用低调来形容神思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思电子”)再合适不过:扎根济南25年之久,普通市民却鲜有耳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