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今日法国 > 正文

如何生活得永不后悔?

来源:成都商报 2021-05-15 00:55   https://www.yybnet.net/

《享乐主义宣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前几年去巴黎旅游时,看到人们在咖啡馆门口的红色阳篷下坐成一条线,一张小桌一杯Espresso,望着街道上来往人流,一坐一下午时,我发现自己的心里竟没有产生艳羡之情,而是想:阴凉的室内有座位,真好。

相信我的大多数同胞,也很难冒出像南欧人那样每天下午去沙滩晒太阳、经济环境崩溃时照样雷打不动一顿晚饭吃三个小时的想法。

在被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的东亚文化里,拼命工作、过上体面生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几乎成为唯一“正确”的人生模板。每个人都在为这份“正确”拼尽全力——这真的正确吗?

被封为法国“享乐主义导师”的哲学家、批评家米歇尔·昂弗莱在《享乐的艺术》中说:“应该生活得永不后悔;要让每一刻都像最后一刻,都像是这最后一刻的重复。”

昂弗莱认为,任何关于快乐和快感的实践,都是无害且道德的。他提出的享乐主义理论,也深受学界重视。

最初我以为这位潇洒不羁的学者多半是个离经叛道的富家子弟,但在看了他另一本主题类似的《享乐主义宣言》后,却在开头就被惊呆了。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他的原生家庭既不富裕,也缺乏关爱——更糟的是,他那个极不负责的母亲,不知为了什么缘故,竟然将年仅10岁的他送进了孤儿院——那是1969年,有关对未成年儿童的保护还远不如现在完善,哪怕是在欧洲。

在这篇《孩提时代的自画像》中,他冷静、甚至诗意地写道:“我10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在一个秋日的风和日丽的下午,在让人想要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的阳光里。那一天,闪耀着9月特有的美:梦幻的云彩、创世纪的光亮、温柔的空气、芳香的树叶和橙黄的阳光。”

就是在那一天,父母都在世的他,开始了长达4年的孤儿院生活,然后是3年寄宿学校的生活。“17岁那年……我决定将生命最核心的东西付诸书稿。”他说。

写作和哲学成了他自我救赎的手段,当然其中也包含享乐。在昂弗莱心中,享乐并非狂欢纵欲或颓废自弃,而是遵从本心、感受当下。人们追求快乐是天性使然,快乐本身是善,但如果追求快乐的方式有误,这个行为便会成为误——方式,至关重要。

怎样才是最好的享乐方式?能陶冶情操的个人兴趣是最好不过的选择。另一位深谙享乐之道的美国作家迈克尔·弗洛克认为,一个优秀的享乐主义者必然知道,休闲并非奢侈,也不是放纵,而是生活的必需。他说:“有意义的交谈、深思熟虑的思考、无拘无束的笑声、人与人的真正联系,很少发生在单调乏味的工作中”。

诚然,现实生活是无法让人“永不后悔”的,把每一刻当成最后一刻听起来也似乎过于绝对。换句话讲,这无非是“活在当下”的另一种表述,而活在当下,是一件需要反复练习、持续领悟的事,也远远不是字面上那么简单轻松。

如果说这本书还让我学到了什么,那就是应该区分不同的享乐:如果一种苦难导向的是更大的享乐,就迎接这种苦难;如果一种享乐会招致更深的苦难,就该拒绝这种享乐。说到底,唯有人性与道德的底线,才能承载住真正有价值的快乐。(文/尼尼微)

新闻推荐

僭主希耶罗的快乐

希耶罗是叙拉古的僭主。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写过一部对话——《希耶罗或僭主》,内容是一位智者(西蒙尼德)与希耶罗就“僭主...

相关推荐:
逝世200周年2021-05-07 02:20
猜你喜欢:
评论:(如何生活得永不后悔?)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