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凤凰网读书编译 凤凰网读书
《形影不离》(“The Inseparables”,编者译)是一本西蒙娜·德·波伏娃创作于1954年的小说,讲述了她童年时期一段似乎是命中注定的友谊。小说的主人翁原型之一扎扎(Zaza)与波伏娃相识于9岁,以反叛的姿态帮助波伏娃在女性意识上觉醒。她对波伏娃的鞭策,使后者在回忆录《端方淑女》中写道:“只有当在我与扎扎对比时,我才尝到了陈腐的苦涩。”而不幸的是,扎扎本人在很年轻的时候便死于病毒性脑炎。
这部小说因被萨特评价为“没有内在必要性,也不能引起读者兴趣”,而被波伏娃一度搁置在案,甚至都没有取名。也有研究者认为,波伏娃自己没有重视该作品,是因为其不具有政治性。养女西尔维则指出,虽然波伏娃从未对此作再进行过改动,但她毁掉了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作品,却始终没有摧毁这一部。
没有几个人有幸读到过这部小说,六十余年间,学者们一直想知道其手稿的下落。如今它终于要面世了——今年秋天,法文原版会率先在法国出版,同时17个国家的出版商已购买了版权,英文版将于明年在北美发行。
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原标题为《Coming Soon: New Fiction From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在她1963年的回忆录《环境的力量》(“Force of Circumstance”)中短暂而诱人地提到了她弃置的一部小说。她说她尝试写一篇关于她最好的好友扎扎(Zaza)的故事,而扎扎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死于病毒性脑炎。
波伏娃于1954年开始写这本小说,那是在她发表重磅女权著作《第二性》的五年之后。她创作了几个月,然后将它分享给了她的伴侣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可萨特不为所动。后来,波伏娃在回忆录中写道,她同意萨特意兴阑珊的评价:她写的这个故事“似乎没有任何内在的必要性,也没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萨特与波伏娃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里,文学学者们一直想知道小说手稿的下落。虽然波伏娃很多其它的遗作都陆续发表了,包括她的那几卷战时日记和情书(写给萨特,纳尔逊·艾格林和雅克·洛朗·博斯特的),但这本小说的命运仍是个迷。
现在,波伏娃的养女西尔维·勒邦·德·波伏娃决定从其继承的遗产中发行母亲的小说作品,这本《形影不离》终于要面世了。
《形影不离》手稿的第一页
这本长达176页的小说,将于今年秋天在法国发行,并于次年在美国发行。它是波伏娃早年经历的重要篇章,也阐释了这段经历如何塑造了她对性别不平等与歧视的认知。
它或许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波伏娃作为作家的成长与发展,同时也重塑了学者和读者对其文学遗产的理解。其实,波伏娃一生发表了许多小说作品,包括《女宾》和《名士风流》,后者还获得了1954年的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可她最为人所熟知的部分仍然只有她的政治与哲学作品。
因此,研究者们热切期盼着《形影不离》,期待它或许能解决有关小说文学价值的长期遗留问题。
“波伏娃是否应该搁置这本小说?为什么她欣然同意萨特的观点?我不认为它是单调而平乏的。”杜克大学文学教授、《西蒙娜·德·波伏娃:一个女性知识分子的养成》(Simone de Beauvoir: The Making of an Intellectual Woman)的作者托里尔·莫伊(Toril Moi)说。不久前,他刚读了未出版的法文版小说。 “她认为这部作品不重要,是因为它不具有政治性。”
Toril Moi,Simonede Beauvoir: The Making of an Intellectual Woman
西尔维·勒邦·德·波伏娃在巴黎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在1986年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的手稿时,她就知道《形影不离》终将被出版,那时波伏娃刚过世不久。“由于一直有其它更优先的作品要出版,所以我刚刚才着手处理她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波伏娃选择了西尔维,一个相处了26年的亲密的女性知己,作为自己的遗稿保管人,并于1980年合法收养她,目的就是确保自己的著作权不外流。西尔维说,她计划在未来发行更多波伏娃未出版的小说。
西尔维坚信《形影不离》是一部成熟的作品。她说:“ 1954年,当她写这本书时,她已经像匠人那般在打磨自己的手艺了。” 小说的打印本和手写稿放在一起,1954年之后,波伏娃再也没有改动过它们。“她毁掉了一些令她不愉快的作品,” 西尔维说:“可她没有摧毁这一个。关于她的作品,她曾对我说“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1973年,西蒙娜·德·波伏娃和西尔维·勒邦·德·波伏娃
尽管波伏娃的一些论著已捐赠给巴黎国家图书馆,但《形影不离》的手稿与大量档案一起被保存在西尔维的住所中。在出版前,她只将手稿给一位研究波伏娃的学者塔博恩(élianeLecarme-Tabone)看了。
“这真是一个惊人的发现”,塔博恩在一次邮件采访中写道 :“我们都知道波伏娃有时对自己的评价太犀利。这本小说非常值得被重视。”
波伏娃没有为作品取名,因此西尔维试图在现有文本上寻找一点命名的启发。“形影不离”一词在文中出现了很多次,与很多核心人物有关。波伏娃和她的好友伊丽莎白·勒·可因(Elisabeth Lacoin)是主人翁的原型,她们的关系也正是“形影不离”(勒·可因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扎扎)。
1928,左为伊丽莎白·勒·可因 (Zaza),右为波伏娃
她们都出身于资产阶级的天主教家庭,9岁时相识,拥有共同的关于自由和高等教育的梦想。而在那时,女性从来不被鼓励成为那样的人。扎扎是她们中更叛逆的那一个,一直被朋友鞭策的波伏娃在《端方淑女》(“Memoirs of a Dutiful Daughter”)中写道:“只有当在我与扎扎对比时,我才尝到了陈腐的苦涩。”
扎扎(Zaza)的故事出现在1958年出版的《端方淑女》中,与小说化的《形影不离》形成互文。在两本书中,波伏娃都讲述了扎扎由于家族压力放弃了学业,以及她与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y,在小说中以Jean命名)之间多舛的关系。
波伏娃,《波伏娃回忆录 第一卷 端方淑女》
波伏娃做了很多尝试来描绘她最好的伙伴,使其跃然纸上。甚至在《形影不离》之前,扎扎就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了1930年代写的另外四部未发表、未完成的小说里。西尔维希望将它们作为未来文选的一部分发表出来。
法国Les éditions de l”Herne出版社的编辑劳伦斯·塔库(Laurence Tacu), 将负责《形影不离》在法国的发行。她说,这本小说在描绘扎扎的性格和她在波伏娃女权意识觉醒中的作用上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很有力量地描述了为什么年轻女性无法获得生活自由,因为她们的目标是成为别人的妻子和母亲。”
到目前为止,《形影不离》的版权已经卖给了17个国家的出版商。Ecco的出版商丹尼尔·哈尔佩恩(Daniel Halpern)辗转从Les éditions de l”Herne出版社买到了北美的版权,并计划在2021年秋天出版。
哈尔佩恩实际上做了一次冒险,因为这本书尚未翻译成英文,在自己没有读过的情况下,只是依赖于几个读过的人的评价。
“你不会经常获得这样的机会,”他说:“为西蒙娜·德·波伏娃未出版的书而冒险,是非常值得的。”
文章版权归《纽约时报》所有
作者 | Alexandra Alter
编译 | 李牧谣
选稿 | 徐鹏远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知识 | 思想 凤 凰 读 书 文学 | 趣味
原标题:《独家|波伏娃神秘遗作即将面世:一部曾被萨特判了死刑的小说》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法国卫生总署28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法国新冠死亡病例升至23660例,在过去24小时内增加367例。根据公报,在所有死亡病例中,医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