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季节交换之际,就是我最感头疼的时候,因为一家人的衣物又要开始大挪移了。
老公的衣服简单明了,一年四季无非就是衬衫、T恤、毛衣、外套、棉衣。简单的轮换过后,便可整齐地偎于衣柜里的小小一格,替换时伸手可得。我的呢,就是重灾区了,挂起的,折叠的,内搭的,外穿的,休闲的,时装的,林林总总挤满了衣柜和收纳箱,并且溢到女儿的房间,侵占了她的空间,经常惹来一顿抱怨。
有时整理换季衣服时,发现有的单品已被遗忘在箱底,尚未露面便被温度裹挟而去,黯淡且忧伤。每次这样的打理都需要半天的时间,薄裙厚衫们才能你方唱罢我登场,各自归位。而整理后的衣柜和抽屉依旧拥挤逼仄,难见整洁和爽利,自己看着都有些堵心。如此循环往复,我已心生厌倦,难道生活中真的需要如此繁芜的修饰吗?
近来,每次手机里收到相熟服装店进新货的信息,虽然极力忽略,但内心总按耐不住。到了店里,被各色新衣环绕,理智和克制便翩然飞走,目之所至的新发现永远美过家里的旧衣衫,狂喜和冲动涌上心扉,不拎走一件就觉得意难平,浑然不去考虑那衣服也许是重复的,也许是利用率很低的,也许是超出预算的。而一旦购物的快感退却,消费的透支和衣物的累积便逼上来,所得到的享受短暂而又虚无。
“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这是清朝的李笠翁在女人服饰问题上的明智见解,和法国女人十件衣的做派不谋而合。她们的衣柜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衣服,但每一件都质量上乘,量少却精致,可供不同的场合穿戴,即使每天都穿着相同款式的衣服,也总能给人带来新鲜感。
最近,美国的一对夫妇选择了一种极简主义生活,便是一年内“不买衣服”。他们在克服了煎熬的购物欲望以后,不仅一年内没有购买衣服,而且清理了各种舍不得和惦记的旧衣服。一年下来,家里整洁了,生活简单了,耗费在逛街、网购、浏览手机的时间减少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
像我这样衣柜超标的人,就应该学学他们,给生活做些减法。不如就从这个换季开始,丢掉不会再穿的衣服,给衣柜减减负,也给我的钱包减减负。
新闻推荐
此书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