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由草字头、“人”及“木”字三部分构成,“人”字在草字头之下,“木”字之上,意为人在草木间。在中国茶人心里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中国茶人有着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强烈渴望,所以中国茶人最能领略到“情来爽朗满天地”的激情以及“更觉鹤心杳冥”那种与大自然达到“物我玄会”的绝妙感受。
窗外,烈日炎炎,房內空调开放。在家泡壶朋友送的新制作的六堡夏茶。独自泡茶的过程犹如人生,泡茶之初,茶叶轻浮漂荡,味道青涩,就像人生的年少轻狂;泡茶不久,茶叶半沉浮于杯中,味道浓郁香醇,犹如人生中激奋的青春;接着茶就变得浓深清冽,就像中年的稳重;最后待茶叶沉入杯底、且色变得色深味淡时,正如一个老年的智者,有丰富的人生体验,醇厚且回味无穷……
那淡淡的清香随着瓣瓣茶叶张开而飘出,不由得使我心醉——怪不得,听说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期间,专爱品茗。
此时此情此景,就着空调冷气,轻啜一口香茗,以静品茶,笑看人生,茶道人生共品,个中其味,只能用心去体会。奉茶、闻香、品茗,一口得香、二口得味、三口回味,红红的茶水从舌尖缓缓地流到舌面到了舌根,细细体味,品茗“天人合一”的茶道之味。
古人爱茶,品茶,写词吟诗。中国茶诗,茶文化源远流长,从陆羽的《茶经》到现代社会各式各样的茶诗,茶文化一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唐代卢仝有这样一首经典茶诗《七碗茶》:“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全诗通过七碗茶写出了茶的意境和感受,意味深远。
于是,我也效仿古人,案前几本书,手边一杯茶,在浓郁的茶香中静思、遐想和感受杜甫“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的悠闲,体会陆游“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的安逸,享受苏轼“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清旷。好书、佳茗,是一种怡然,一种享受。与古人神游,同古人品茶,放松心情,感受愉悦,感受纯净,感受深邃,自觉一大快哉。
茶是一种文化,品茶是一门学问,清茶一杯,始是浅浅苦涩,尔后悠悠一丝清甜从喉中溢出。品茶之道,在于心,在于艺,在于魂;品茶之理,在于境,在于人,在于品。寻得佳时,觅得佳境,品味好茶,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会从心底荡开,只觉气舒神怡,心净神清,浮躁和张扬会一点点地被抽走,恬静和安逸自会一缕缕地流出来。
品茶,亦是品心。茶中有情、有哲、亦有道。生命之茶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份宽容与宁静,使心灵回归本性与自然,是茶中之道,是为人之道。
案前的茶叶已沉入杯底,透过茶杯,仿佛看见自己就是其中的一片茶叶,天地如杯,生活如水,淡淡茶叶在杯底飘香。人生仿佛就是这么一个简单而又意味深远的过程……
新闻推荐
我与樟树之间,而立之前基本无缘。我出生于水乡,工作之后的前几站也在水乡,而樟树在丘陵区才能见得到。另外,那时城
我与樟树之间,而立之前基本无缘。我出生于水乡,工作之后的前几站也在水乡,而樟树在丘陵区才能见得到。另外,那时城镇绿化还没有被提质改造,即使县城里也大多栽种法国梧桐或本地杨柳,樟树、桂花树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