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青石板巷道,穿行在粉墙黛瓦间,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先生和朋友在黟县西递忘记了时间,觉得回到了明清时期,感觉很奇妙。“古徽州真是个好地方,这里的村庄依山傍水,木雕、砖雕很精致,看一遍不过瘾,下一次还要再来。”王先生说,冬季时节,村里比较安静,正适合休闲度假。
吸引王先生远道而来的,正是青山绿水掩映下的徽派古民居、古村落。历经岁月沧桑,传承数百年的老房子现如今绽放华彩,成为黄山名片上生动的文化记忆。全市自上而下,历来重视徽派古民居、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尤其是2009年11月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以来,散落各地的徽派老房子更富有生命力与活力。但凡一提到粉墙黛瓦马头墙,人们就会联想到古徽州、大美黄山,不禁心向往之。
“百村千幢”工程启动以来,源于实践的顶层设计让古民居、古村落保护利用更具有系统性、操作性,先后建立了以《黄山市古民居认领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民居迁移保护利用暂行办法》、《黄山市“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资金补助暂行办法》、《黄山市古村落保护利用暂行办法》等七个规范性文件为重点的古民居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对涉及的抢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相关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各区县也相应制定了保护办法,如黟县的《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歙县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等,还有许多乡村在乡规民约中也突出古建筑的保护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
按照计划,“百村千幢”工程将总投入55亿元,用五年时间分两期实施,对101个古村落和1065幢古民居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截至今年10月底,工程共投入资金58.28亿元,完成了101个古村落的规划编制,实施了101个古村落和1285幢古民居的保护工作。”市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市上下保护利用古民居、古村落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这几年共认租、认领、认购古民居467幢,打造了事业、产业方面的新型业态19类964处,建成了湖边古村落、秀里影视村、黎阳故邸等13处集中保护地。
“黄山绿树多、空气清新,在这里拥有一座老房子,是个时尚事,很多人都想来。”初冬的上午,在黟县碧山村,来自北京的陈先生与朋友一起四处看老房子,想在古朴的小山村安家定居,远离城市的喧嚣与雾霾。
栖居于青山碧水中,徽派古民居、古村落愈加受欢迎,徽州区唐模的汪应川故居便是一例。原本衰落的徽派古民居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并糅进现代设计理念装饰,粉墙黛瓦中弥漫着浓郁的徽文化与现代艺术气息,“法国家庭旅馆”品牌也落户于此,颇受游客青睐。
“百村千幢”工程在推进,以古民居、古村落为卖点的文化旅游也走俏旅游市场。(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各地深入挖掘古村落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建成一批乡村艺术会所、农家乐、民俗客栈、传统手工作坊,古民居与古村落由过去文化观光的单一利用模式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乡村体验等多元业态转变,推动全市旅游转型发展。
在黟县,南屏的南山堂、西递3号小镇、西递行馆等一批古民居已被开发利用成极具乡土风情的客栈会所。在新安江畔,由散落各地的古民居异地整体搬迁而成的湖边古村落已形成多重效益,无论早晚,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新热点。据统计,湖边古村落建成两年多来,共吸引超过30万人次的游客和市民。
黄山市还整合编排古民居体验游系列产品线路,策划包装古民居农家乐、文化客栈、农事体验等类型多样的旅游活动,制作“古韵徽州——‘百村千幢\’古民居体验游”系列主题产品折页、图册,多方位推介古民居与古村落。
被赞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时尚咖啡屋、茶吧集中布局,成为休闲一条街。而新开张的黎阳in巷,影城、徽州四雕馆等交融着古韵与时尚,外地资本进入运作老街改造注入新的活力。
为推进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利用,黄山市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银行贷款、社会参与等多元融资的新渠道,鼓励各种市场资源积极参与“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政府搭台、市场唱戏的机制业已形成。此外,黄山市各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投入的同时,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如今已争取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项经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世界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科技项目和资金扶持、旅游发展资金等逾亿元。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成功入选2013年度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文化创新工程项目。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启动以来,守住了徽州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传承了徽州文化的“精气神”,一处处古村落与一幢幢古民居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崭新业态,在青山绿水环绕中呈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韵,为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闫冲冲·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汪鸣 实习生 刘丹 图/文)6月6日中午,记者接到本刊读者来电称,市三中附近的梧桐树被齐刷刷“截肢”,光秃秃在那里,这些梧桐树平时遮荫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