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0月27日电 安徽黄山市获批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已近一年。这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3项世界级“桂冠”的旅游城市,以服务业综合改革为契机,以“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强力推进以旅游、文化、生态为重点的“十大工程”建设,成功走出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
软实力是走向世界的“真本钱”
黄山市发展的优势在哪呢?“山水秀美、文化灿烂、生态绝佳、物产富饶、区位优越、品牌响亮,这就是黄山的六大王牌。顶着这么多的金字招牌,黄山市比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发展。”黄山市委书记王福宏在记者采访时说。
手拄拐杖、一袭白衣的明代戏剧作家、诗人汤显祖通过升降机出现在舞台中央,并吟咏出: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演员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感染着现场每位观众,引领人们的思绪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明清时期的古徽州……这是黄山市倾力打造的大型多媒体歌舞《徽韵》的序幕。《徽韵》已被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每天为近千名观众演出。
黄山市是古徽州的主体。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给这块大地上留下了徽剧、徽菜、徽派建筑、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丰厚的文化遗存。黄山市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处、名村8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15处;拥有古建筑13438处;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省级24项。
青山到处有,文化各不同。在对历史文化的拯救、传承、挖掘和利用上,黄山市近年来所作的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文化软实力成为黄山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硬支撑”。
碧波泛舟,廊桥环绕,行走在黟县秀里影视村,湖光山色与粉墙黛瓦交相辉映,引人入胜;而在徽州区唐模景区汪应川故居,中西文化相得益彰,这座经用法国家庭旅馆理念修缮装饰的徽派古民居因此重焕光彩……这两处都是黄山市正在实施的“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打造出的精品项目。
2009年起,黄山市决定用5年时间对101个古村落、1065幢古民居采取相应的保护利用措施。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已编制100个古村落的保护规划,共投入资金22.6亿元,完成601幢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工作。“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使一大批亟待保护的古村落、古民居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保护创新中焕发活力。
黄山市文化委主任王恒来介绍,2010年黄山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2亿元,占全市GDP总量8.4%左右。黄山市目前推出的徽州文化专项旅游产品和徽州文化旅游线路占全市旅游产品和线路总量的70%以上。
2010年黄山市又荣获全国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国人居环境奖”,成为中部六省唯一获奖的城市。
生态是发展的“源动力”
如今,置身青山巍峨、绿水环绕的黄山大地,无论是漫步中心城区主要街道,或是停留徘徊乡村小镇,环顾四周,一排排修竹随风摇曳、一行行樟树枝繁叶茂、一棵棵茶树绿意盎然……
黄山市环保局副局长鲁海宁告诉记者,黄山市森林覆盖率77.4%,目前全市的环境质量保持稳中转优,环境大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八个集中式的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也达到100%。“十一五”期间,单是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黄山市累计投入就近40亿元,淘汰关停有一定规模的污染企业150多家,并否定污染或可能造成严重生态破坏的项目100多个。
“绿色是黄山的特色和时尚。”黄山市外宣办主任向记者介绍了黄山市正在推进的两项工程。
一是绿色质量提升工程,从2010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市五大类区域、92个乡镇、371个行政村约14万亩范围内,全面展开和完成1162个关键点的绿化提升工作。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全市已开工建设532个绿色质量提升点,占2011年度计划任务的121.7%;完工523个,占开工量的98.3%;总投资完成5.2亿元。
二是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程。新安江是黄山的母亲河,还是下游浙江杭州地区的生态安全屏障。黄山市目前开展的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在“点、线、面”三个方面着力,加大对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加强重点河道的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重点村镇环境综合治理。目前,黄山全市初排了“十二五”期间521个总投资超过400亿元的新安江综合治理项目已经分批进入实施阶段。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黄山市市长宋国权说,正是这样的发展理念水到渠成地让黄山市经济变“绿”。
宋国权一连给出这样一组数字:2010年黄山全市GDP305亿元,是“十五”末的1.9倍;财政收入40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旅游接待量25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2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5倍、3.3倍。与此同时,大气环境优良率100%、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77.4%,全年有260天空气质量达优,均居全省首位;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只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50%、20%左右。
国际旅游城市,服务业是转型发展“硬功夫”
每天有6万余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黄山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以旅游主导的第三产业是黄山市的支柱产业。
“盛名”之下,黄山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走出“保护制约开发、开发冲击保护”的怪圈?“十一五”以来,黄山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根本的出路在于创新发展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
黄山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区腹地,自古就是皖浙赣“三省通衢”。目前,黄山航空港每天20多对航班通达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伴随高速公路网的完善,3条高速铁路已分别开工或积极推进中,到达合肥、杭州只要2个半小时左右,到上海、南京、苏州等可半天往返。黄山已经成为长三角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踏着青石路漫步在屯溪老街二马路上,古意盎然的茶楼、浸透着中西文化韵味的咖啡厅、酒吧鳞次栉比;篝火晚会、自行车漫游、知青遗迹、小镇风情,步入东黄山度假区,顿感这里洋溢着“罗曼蒂克”的情调……围绕“留住客”“延伸旅游产业链”,到“十一五”末,黄山旅游在功能定位上已经完成了由事业接待型向产业发展型的转变,在特色定位上推进了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养生等多业态并举型的转变。
黄山市发改委副主任、市服务业管理局局长程胜群说,“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除继续努力将黄山市打造成区域交通枢纽外,发展目标还包括着力形成“三个中心”、重点发展“五大基地”。
程胜群介绍,“三个中心”,即以黄山、新安江、太平湖等自然山水生态为代表的旅游观光服务中心,以徽州老街、屯溪老街、“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徽文化长廊、博物馆集群等为载体的徽文化展示中心,科学规划建设高档酒店和大型商务会展设施,加快现有酒店改造升级步伐,鼓励承接各类会展、会议并培育会展品牌,努力形成与国际会展业融合接轨的现代会展中心。“五大基地”,即休闲养生基地、摄影演艺基地、乡村旅游基地、户外运动基地和以生活生产性流通服务为对象的现代物流基地。
2010年,黄山被列为全国首批现代服务业改革试点城市。王福宏告诉记者,通过服务业综合改革和发展,力争到2015年,黄山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均突破50%,旅游接待量和总收入分别达5000万人次和5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
·新华社记者 宋斌 代群 王立武·
新闻推荐
循着青石板巷道,穿行在粉墙黛瓦间,来自江苏的游客王先生和朋友在黟县西递忘记了时间,觉得回到了明清时期,感觉很奇妙。“古徽州真是个好地方,这里的村庄依山傍水,木雕、砖雕很精致,看一遍不过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