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国际 今日美国 今日韩国 今日日本 今日俄罗斯 今日加拿大 今日澳洲 今日意大利 今日英国 今日法国 今日德国 巴基斯坦 今日新加坡 今日大马 今日菲律宾 今日越南 今日泰国 今日柬埔寨 今日印尼 今日缅甸 今日印度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际 > 今日俄罗斯 > 正文

谁不曾与契诃夫心灵相契?

来源:澎湃新闻 2020-06-03 07:15   https://www.yybnet.net/

原创 陈文君 世纪朵云当我们捡拾惯用的“传奇”、“天才”等抽象字眼来描述安东·契诃夫时,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契诃夫。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契诃夫的一生》异于传统的传记体。伊莱娜不局限于叠加事例,拆解和评析主人公,而是用优美的文笔和真切的情感,带我们深入契诃夫魂灵的园地——从童年迈入青年,接着游荡于壮年,直至望见生命的消陨。

不得不说,伊莱娜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性,是远胜于理性的。或许,一方面源于她的精神世界与契诃夫遥相契合,另一方面,契诃夫的温柔、和善与谦恭,他的孤单、悲伤与忧愁,总能触及多数人内心最柔软的地带,包括作者伊莱娜本身。

安东·契诃夫

契诃夫出生在一座俄罗斯外省小城——塔甘罗格,他在这里度过了黯淡的童年。除了忍受父亲的暴力,接受家庭的困窘,他还要抵抗周身环境围绕的粗俗与冷酷。从一开始,他就学会以独有的方式保持一种“奇异的贞洁感”,发乎自然地坚守着自己尊崇优美、善良与礼貌的本性,像“植物会从最贫瘠的土壤中吸收点滴的养分让自己生存下去”。

怨恨与苦恼?对契诃夫来说,从未有过。他不会被虚荣心侵蚀,也不会因穿着裂口的鞋子而遮遮掩掩。关于自尊,他在从童年过渡到少年时,便有了极其高明的见解。当弟弟米哈伊尔在写给他的信中落款“你微不足道的弟弟”时,他回复道,“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自己?又不是面对上帝,你无需承认自己的微不足道”。

十八岁起,契诃夫开始通过赚取稿费维持全家的生计。他选用安托沙·契洪特的笔名“半机械化地写作”,不停地写,就像“呼吸和说话一样”。那些逗乐的小文迎合了各类刊物读者的需求,让他体会到尽其所能维持生活的平凡快乐。而有时,他心底积淀的忧伤和现实的丑陋与悲苦,也会成为刺醒他的针尖。

他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严肃认真起来。在1886年“转型”,成名,契诃夫的文字和人生,在大众面前竖立起这样的形象,“一个生来公正、高尚、善良的人,而且从不停歇地尽力使自己变得更好,更温和,更可爱,更耐心,更乐于助人,更无微不至”。但这却导向一个古怪结果:“他越是向别人表现同情,他的内心越感受不到它。”

他身上渗透着“水晶一样经久不变的冷漠”,如他终其一生对墓园的偏爱一般,孤独地活也孤独地死。或许,他曾经向外部交付过自己,但内部却永远疏离、飘远。即便拥有此起彼涨的荣誉和赞美以及“月亮般的妻子”温柔的爱,他最真实的自我也随时都可能迷失和深陷绝望。

契诃夫患病多年,伊莱娜笔下,他临终前的场景,仿佛一场简洁而充满暗语的戏剧,“一只巨大的黑色蝴蝶飞进了屋内……一头扑向点燃的油灯,缓缓地坠落,带着燃烧的翅膀,再度飞起,盲目而宿命。而后,它找到了敞开的窗户,飞向温柔的夜,消失在黑暗中……”而契诃夫,停止了生命,孑然回到了属于自己的荒原和孤岛上。

月亮的清辉,时时闪现人间。

本周编辑

陈文君

原标题:《谁不曾与契诃夫心灵相契? | 朵云·轻书评》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俄罗斯建首架隐身远程战略轰炸机

据新华社莫斯科5月26日电塔斯社26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俄罗斯首架隐身远程战略轰炸机PAKDA(远程航空兵未来航...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谁不曾与契诃夫心灵相契?)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