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罪与罚》有感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2019级6班冯芷汀
“歪斜的烛台上那个蜡烛头早就快燃完了,它那昏惨的光线照着这间几近家徒四壁的屋子里的一个杀人犯和一个卖淫女,他们竟奇异地聚在一块儿,一起读着这本永恒的书。”在那个烂房子隔壁还有一个偷听的淫棍……造成这一切充满戏剧性的场景的开端,正是从那个杀人犯开始建造他的空中楼阁开始的。
杀人犯叫罗季昂,是拿破仑的崇拜者。遵循着他自己的空想理论:世上分为超凡的人与平凡的人,超凡的人掌握着对平凡的人的生杀大权。
但他的理论并未带领他走向成功,而是把他推下了深渊——他因为杀人的罪行而饱受心灵的折磨,痛苦不堪。
有趣的是书中人物的行为多多少少都在围绕着一个关键词——空想展开。作者托夫妥耶夫斯基曾经也是空想理论的追随者,但后来逐渐发现了空想主义的弊端:没有可行性,与社会脱节。
于是,陀翁借此书向当时的俄罗斯青年发出呼告,警示他们空想理论有极大的弊端;也同时发出诘问:我们该怎么从空想理论的弊端中走出?
他安排了几位有趣的人物来解答这个问题。
一是扮演着救赎者的3人:男主人公的妹妹杜尼娅、他的朋友拉祖米欣和那个卖淫女索菲娅。这3人很明显继承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人物塑造的特点,也算是陀翁对经典的一种致敬:极度的真善美。
拉祖米欣与杜尼娅象征着群体与家庭,而索菲娅则象征着爱情与信仰。这3人对男主人公的影响间接给出了答案:要走出困境,就应当回归到群体,家庭,爱情与信仰。
二是书中扮演先知的波尔菲里,他在看透男主人公的犯罪行径后,评价说:“这是一个荒谬、悲惨的案子,……因为现在人心都变得糊里糊涂了……这些都是书本上的幻想。这是一颗被理论搔得发痒的心……”同时劝诫男主人公回归社会。
波尔菲里作为陀翁自身思想在文中的载体,对这一系列闹剧做出了评价,也为陀翁曾沉迷于空想理论的时期做出了总结。
三是我最爱的一个人物,那个偷听的富有的淫棍——斯维德里盖洛夫。如果说他也有所谓的哲学,那么他的哲学便是“人生只有欲望,没有爱”。
陀翁一开始把他设置为一个罪有余辜的人,仿佛是一个恶臭集合体。但随着情节的推进,陀翁逐渐剥去他的外壳,露出真我:一个有良知的、渴望爱的人。但他也因为最终找到爱后,发现曾经的信念与行为罪不可赦,又得不到所爱之人的垂青,绝望的他选择了自杀。
换句话说,他就是男主人公的悲剧面,在追逐他的空中楼阁时掉进阴沟的那个人,也是受空想理论弊端摧残的那个可怜人。
陀翁写下这本书的意图不言自明:地球上的引力太重了,没有一个空中楼阁可以在现实之外永远漂浮,没有一个哲学可以脱离地心引力飞起来。若要接住那些沉迷于空中楼阁而不幸坠落的人,只有让他们回归群体,找到信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不在空中楼阁坍塌所引起的震颤中死去。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10月26日报道,据克里姆林宫网站26日发布的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天在俄国防部的国家防御指挥中心,通过直播画面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