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救援》剧照□王文珏
【关键词】2018年1月12日国内上映俄罗斯电影佳作1985年前苏联真实事件改编
是否高纬度生活的人话就少呢?他们大多时候沉默寡言,思维深走。这种风格在电影中,体现为北欧片和俄罗斯片的“话不多说”。仿佛一说多就有损气力,打散凝神的效果。相对于北欧的高冷神经质,俄罗斯电影要阳光些,温暖些,但对白也很少直抒胸臆,只在三环外逡巡。
元旦后即将上映的《太空救援》,是近年少见的俄片佳作。话疏,表情淡漠,但通篇传递扎实的精神强度。
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1985年,美苏太空争霸,苏联的礼炮七号太空站忽然在轨失联。美国人相当幸灾乐祸,声称苏联人失去了对20吨重庞然大物的控制,砸下来将危害世界——如果他们解决不了,美国人就得出手。顶着莫大压力,苏联太空局派出两名宇航员,执行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临时打“火箭的”飞赴太空,驾飞船与太空站对接,进入太空站看看能不能修,能不能带回地面……
失控的礼炮七号不是静止的,它一边飞行一边不断翻滚。宇航员要驾飞船在两两高速行进中不断调整姿态,手动对接一个旋转的轴。失之毫厘,机毁人亡。弗拉基米尔、维克多,临危受命,渺小的人类之身,在多舛的浩瀚里反反复复,骇如惊马。
故事始终紧张抓人。悬念,其实就是一重又一重危险:疾如流星,千钧一发的对接;太空站失去电力满室冰雪,两人四手化雪的艰难;潮湿引发短路起火,维克多被烧伤意识不清;氧气不足只够一个人回地球的艰难选择……绝对孤独、残酷的宇宙中,人如断脐赤婴,唯一呼一吸可辨。生与死的巨浪一波又一波拍打,每一波,都像最后的绝望。
不同于太空题材必然科幻的流行倾向,俄罗斯人选择了真实,踏踏实实去讲述冰冷、玄秘的太空往事——里面有一个民族的骄傲和辛酸,有人类品格里无声动人的勇气与牺牲。这种真实含着一环环确切的故事,任何一个角度都不随意,任何一个情节的起伏,虽剧烈惊悚,却带着史的利落,显现比科幻片珍贵的坚硬感。
对白少,也有种硬气质。那他们靠什么表达呢?生活的细节,引而不发的氛围。中年的弗拉基米尔已被退居二线,一颗桀骜的心不服,但也只是冷冷一哼。等空间站出大问题,总指挥开车找他上天救急,两个中年男人,薄薄的皮衣,在秋天的风里缩着脖子聊了几句——“你能去吗”“这挺适合我”。于是,你别废话我也不想多说,他们像两个刺客,一揖到底,托命后离去。连多一点“坚毅”的眼神特写都没有,一个凝望着秋天的白桦林,一个看着手里的加油机。全片都这样,那些又重又有意义的话,从来不说,特殊味道的“避重就轻”,让人物和故事又坚硬,又宁静。
画面并非恢弘特效,但质感清亮动人。飞船追逐太空站一幕,两个每秒七八公里的飞行体,在宇宙深海中疾速感极为凌厉。太空站化冰,失重的大颗水球,万珠轻灵,凉凉地飘动。而两人在外太空努力无望的最后时分,并肩无言,默默坐在太空站悬梯上,看宇宙倏然日出,倏然长夜。那渊泓中伶仃渺小的存在,却是人类唯一又宁静的存在,他们像深山古寺两个向隅而坐的老僧,黑暗中凝视冥冥。
用平静表达一切不平静,用细小凝神表达生死边缘,以寻常处理表达大意义,这让影片扎实。靠密集的话语推动情绪,激烈的冲突挤压故事,是很多商业电影的捷径。但它们往往是聒噪的,逮住观众的一根神经薅羊毛薅到底。回溯影史,苏联的许多佳作,也是把最想说的一句,轻轻寄放在周边,围而不打。《办公室的故事》,算是话最密的喜剧了,但纳瓦谢里采夫同志的忧伤,仍是跌坐在椅的颓然,周旋20卢布的窘迫,甚至灰雨中流动的伞花,琥珀金般低声的吟唱……不抒情的细腻,表达出更多生命与生活的颗粒,太空也不例外。
新闻推荐
旅客被疏散中国网新闻12月18日讯据俄罗斯卫星网消息,世界最大机场亚特兰大机场部分断电,所有航班被取消,旅客被疏散。据该局推特称:“亚特兰大机场所有航班被取消。机场工作人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