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说的是俄罗斯京城四大家族在拿破仑战争前后的世家故事,所以,接续本栏目上两期的世家系列,蹑手蹑脚,悄悄进入俄罗斯文学的殿堂。为什么?因为不自信,因为怕露怯,这是几代人的经典,可能你还没有发声,就有众多行家指点,别瞎蒙,口型不对!
的确,以我书店营业员或是图书管理员的阅读素养与实质身份,任何试图用短短的两千字来介绍托尔斯泰作品或是作者本人的努力都注定是无力和乏味的。所以,避重就轻,投机取巧,重点不是他巍峨浩瀚的作品,也不是他复杂高深的思想境界,就单单谈他的眼睛吧。此所谓“蹑手蹑脚”,以免贻笑大方。
据说,在契诃夫逝世不久,关注他的人分出了几大阵营,因为对契诃夫眼珠的颜色究竟是蓝色、棕色抑或是灰色而产生的纷争,彼此之间形同水火。托尔斯泰的眼睛是啥颜色,没有分歧,因为早有定论。定论就存于同样是伟大作家书写的传记作品里。
诸多托尔斯泰传记作品中,最著名的两种出自两位杰出大师写的三人合传作品,一是茨威格的《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还有就是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读罗曼·罗兰更早一些,《约翰克里斯多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一时。但是,感觉罗曼·罗兰的作品是用音乐的旋律和油画家的色彩铺就的,繁复华丽,以致油腻腻的;而与纪德等一杆子曾经同一阵营的作家相比,罗曼·罗兰说谎,有明显的道德瑕疵,也让我心生反感;而茨威格的文字是用刀雕刻的,或是用钉子敲在铜板上的,力透纸背,精湛深刻——最好的例证就是他笔下的托尔斯泰,一副神形兼备灵魂毕露的肖像。
托尔斯泰长得像猴子!这可能是很多人隐约的第一印象,不错,你的看法和茨威格一样,只是你不敢大声说出来,因为你怕大不敬,更因为你看不到猴子神性的一面。
他如猿子一般的丑陋: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深藏在阴沉的眼眶里,瞩视时非常严峻,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根据一八四八年,他二十岁时的一幅肖像。因为无法改变这丑相,在童年时他已屡次感到绝望的痛苦,“我自己想,像我这样一个鼻子那么宽,口唇那么大,眼睛那么小的人,世界上是没有他的快乐的。”(《童年时代》第十七章)此外,他悲哀地说起“这副没有表情的脸相,这些软弱的,不定的,不高贵的线条,只令人想起那些乡人,还有这双太大的手与足”。(《童年时代》第一章)他自命要实现成为“一个体面人”。“我把人类分做三类:体面的人,唯一值得尊敬的;不体面的人,该受轻蔑与憎恨的;贱民,现在是没有了。”(《青年时代》第三十一章)这种理想,为要做得像别个“体面人”一样,引导他去赌博,借债,彻底的放荡。
茨威格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茨威格似乎没有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颜色。其实写了,青灰色。
在热带灌木丛似的眉毛后边,青灰色的目光像豹子一样向他们扑了过来,这就是前所未闻的托尔斯泰的目光,没有一幅画表现出来,只有亲眼看到过这位大人物面貌的人才说到过的这种目光……屠格涅夫、高尔基及其他数以百计的人都可以作证:在托尔斯泰这种穿透力极强的目光面前没有人能够撒谎。
有关契诃夫眼睛颜色的争议,可能也是这样,在伟大作家透射灵魂的眼光辐射下,谁还能准确记忆和辨别它的颜色呢。如果没有深邃而冷静的茨威格的描述,托尔斯泰眼睛的颜色同样会引发争议——毕竟托尔斯泰眼睛的最大特征是“有100只眼珠”。
凌琪
新闻推荐
据俄罗斯《俄罗斯报》7月10日报道,意大利拉奎拉大学的科学家们证实,适量食用巧克力可降低大脑神经退化的风险。科学家们在分析一系列科学文献之后,对可可豆以及巧克力中的黄酮类生物活性化合物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