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梁晓声温情主题的经典作品,其中《父亲》等作品曾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母亲》被新闻出版署向全国的青少年进行了推荐。
梁晓声被称为“平民作家”,其小说创作成就斐然,散文创作也毫不逊色。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今,在最新散文集《总有一种柔软,让人生坚定从容》中,梁晓声以细腻敏锐的文笔,展现他灵魂深处的真诚与从容,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是梁晓声温情主题的经典作品。书中,梁晓声怀着一贯的良知与责任感,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记录人世间最柔软动人的片段。从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中感悟人生哲理,守护好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和回忆,终将学会如何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值得一说的是,梁晓声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的《慈母情深》,正是本书所收录的《母亲》的一个片段。本书进行了完整呈现,让我们感知这些动人心弦的文字里,所饱含的绵绵不绝的力量。字里行间,还能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温情,一种对人情美、人性美的向往与追求。
梁晓声借身边人、身边事的细微末节,来针砭时弊。面对患有精神病的兄长,梁晓声无疑感到愧疚而心痛,但让他更心痛的是:“人间的有些责任,哪怕是最理所当然之亲情责任,亦绝非每一个家庭只靠伦理情怀便承担得起的。”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梁晓声所思考的是:“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于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还有,玉顺嫂的股票永远得不到收益,徐阿婆一辈子都在“清名”……在梁晓声眼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遭际,其实都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绑在一起。
梁晓声有着浓厚的悲悯情怀。在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依然满怀深情地关注最底层人物,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如在《沉默的墙》一文中,他由墙联想到人,“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在他看来,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在其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地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与墙对话,梁晓声在墙的沉默中读出墙所包容和承载的一切,巴黎公社墙、德国柏林墙、种族歧视的无形墙。梁晓声的思考,不仅展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启发国民社会。
梁晓声总能把内心的情感温婉细致地濡染开来。同时,他还以惯有的深沉,在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之余,生发出对家国、社会,乃至对国民人性的思考。他认为,“老”字和“孝”字,上面都是一样的,“老”字非常像一个老人半跪着,人到老年要生病,记性不好,像小孩儿,不再是那个威严地教育你的父母,他变成弱势了,在别人面前还有尊严,在你面前却要依靠。“最后我想说,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梁晓声的风格,一如十多年前,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义愤和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及他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殷切希望。他疾呼,中国的父母是天底下最可怜的人。他认为“中国民间具有极其本能的、蚕丝被套般的向善维护系统,以影响自己的儿女不变恶劣”。这个系统从未被彻底摧毁。简单的家庭教育,体现一个最核心的伦理命题,那就是勿恶守善。所以当下的中国父母,重要的是教育儿女成为善良正直的人,而不是一味去竞争,去争抢,平凡的人并不等于平庸。
梁晓声一直被当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他们的默默无闻所孕育的愤怒和反抗。梁晓声奉行“文学要使社会进步,使人的心性提升”的主张,而文学的终极意义,就是要使我们的心性变得更豁达、更开朗,更善于自我化解忧愁、化解烦闷。梁晓声显然在努力追求着!
新闻推荐
安魂曲,是古典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一种体裁。历史上诸多伟大作曲家谱写过优秀的《安魂曲》作品,而这种体裁也和其他音乐体裁一样,逐步从单纯的宗教仪式音乐转化为严肃深沉且富含寓意的大型音乐作品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