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编者的话:
奥斯特洛夫斯基把教育的最大魅力归结于一群生命影响另一群生命。是的,哈佛摇篮国际小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这样一群具有“高贵品德、优雅素养、崇尚自然、快乐生活、和平情怀”的孩子,全部的秘密就在于她拥有这样一支年轻而对教育充满极大热忱和爱意的教育团队。正如苏格兰评论家托马斯·卡莱尔所说,“以爱聚集的十个人可以创造超越万人的教育奇迹”,这群年轻的教育者,坚守着苏霍姆林斯基"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的誓言,以孩子为本位,以培养具有卓越领袖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孩子为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体验成长的快乐,鼓励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生动、有趣、专注、优雅的自己。正是他们,把每一分钟热情都倾注在了对儿童生命的唤醒。他们说,你不能对孩子的感情有任何的轻视或者慢待,因为“他给你的一块糖里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们说,你必须坚定信念,激发孩子隐藏的智慧的“引爆点”,让他们获得属于自己的“高峰体验”;他们说,你需要擦亮孩子“发现美的眼睛”,让他们学会欣赏,学会为他人鼓掌;或者为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跑步鞋”,让个性的发展奔跑出最完美的姿态!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们,走进这一群向阳而生的年轻教育家。
别拿孩子不当孩子
朱大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当遇到一件事情,人们常常以固有的观念对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却很少深究其原因。比如孩子调皮捣蛋,家长也不因事而论,就继承“祖传秘方”,认为自己是被父母打成才的,接下来用同样的手法对待孩子。又比如我们有一些老师,唯分数论,只要你能考高分你就能在班级里享受特权,你就是好学生。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时代变了,我们处理问题的观念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能关注孩子,尊重孩子,从儿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孩子不可能自由快乐的成长。
班里就有位非常随性的孩子,课上经常要从桌子底下叫他出来,很随意在地上躺着打滚。自己不喜欢的课,各种理由逃避。开始我是非常宽容他的种种行为的,毕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可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半学期了,很多孩子都已经步入有规则的自由这种正轨,可他的这种随意状态却愈演愈烈。上课手中从来少不了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并且走到哪里都要捡起地上他认为好玩的东西。他的父母常年在外,爷爷奶奶照顾他的日常学习生活,即使父母不在身边我认为他的行为也是非常另类的。我开始采适当的措施规范他的行为,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记得有次放学,不知道是哪位同学将他课上用在操场捡到的小木条粘成的小纸风筝,当成垃圾给丢了。当他从垃圾桶里找到被弄坏的纸风筝后,大哭大叫,说什么都不肯回家。并且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愿再来上学。
这时,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定有什么误会。如果孩子在学校里生活学习的非常快乐,他会拼命的想来学校。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家访。孩子爷爷告诉我,听说老师要来家里,他非常期待,一上午都没出门。刚到家,就送我一个他自己利用一些小零件制作的门铃,并且兴奋地向我讲解它的功能。当我看到他满屋子的发明创造时,我终于明白,那个我们当做垃圾的纸飞机在孩子心目中的重要性了。结束家访后,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该以我的固有标准来要求他。从此,我再也没有因为他在教室外面捡东西去制止过他,课上发现他不专心也是去善意的提醒一下。可能是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尊重,明白了他的想法,开始主动回答数学课上的问题,努力地表现自己。还偷偷给我写过一张满是拼音的小纸条,感谢我教他们知识。他爷爷也告诉我,在家经常说非常喜欢我们。我想这个孩子变化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尊重了他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从孩子的立场来思考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白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呕气。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而没有得到‘优\’,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您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对这段话感触很深,今天的我们真的更应该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别再拿孩子不当孩子。
不教之教无为而为
尹春华又是一年酷暑来临时,又是一轮太阳照耀时;时间总是匆匆来临,又匆匆离去。
带这批孩子已经有一年了,作为一名包班老师,我非常有幸地和这群彩虹花们在属于我们的班级里快乐地生活着。
在这半年里,如果有人问我“全课程”改变了我什么?我想说的是:很多很多。比如“绘本教学中师生的人生分享;包班生活中我们一起感受的生活真谛......”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进入哈小的很多课堂,你会发现老师永远都是蹲着和孩子们讨论问题,做到了绝对尊重孩子,老师的倾听,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才是课堂的主导。素质教育告诉我们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发现和激发孩子们自身的引爆点,向他们打开他们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们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安全、尊重、自由、创新.....
比如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要启发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的发光者,听说读写背每一项都囊括其中,既可以搞飞花令,也可以搞故事大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比如在教学《哪吒闹海》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我就让他们自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并画出哪吒正直勇敢的句子,不懂的地方用记号标出,课后我们又对课本剧进行了表演,通过不同形式全方位的训练学生,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这个排练这个剧本的过程中,我也在不停地观察,发现其实没有做成功的孩子最有收获,因为他们一直在找原因,去解决这个问题所在!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不教之教”,就如《道德经》里的一个核心思想“无为而为”,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孩子的是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我们永远都会无限相信学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展示他们才华,让每个孩子获得属于自己的每个阶段的“高峰体验”。
你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张婷今天让我最有收获的是,我将最近一直想要传达给孩子的东西在合适的契机传达完成。
下午在讲完《我的兔子朋友》的绘本后,一个孩子开始说班里的一个孩子君君(化名)不好的表现,“上课做小动作,告诉他了,还不听。等等”,接着另一个举手说:“他吃饭时说话.”,又另一个“晚上,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他吃我零食,说还我,没还。”“别人东西掉地上,他不捡,反而踢走。”等等等等,太多太多,只要是提到君君,孩子们就有太多太多数不完的条状。
君君,班里一个家庭比较特殊的孩子,父母的不常关注导致孩子缺少关爱,常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从而显得与其他孩子的品性不太一样,爱耍小聪明,超级爱面儿。承认错误时,态度特别端正,可就是遇到问题时没有经过思考,管不住自己,做一些对其他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
坏习惯特别可怕,改不掉坏习惯更可怕。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小学,抓好性情、人格,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比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
在一年级开学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君君的行为就使全班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贴上了有色的标签,已然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不仅对君君对班级的发展都不利。我的愿望是营造一个具有真善美的班级文化和风气。恰如其分,针对这个问题,我耐心地停下来,让所有想“投诉”的孩子把话全部说完(这时候,君君的表现是会争辩的)。静了几秒钟之后,我问孩子们:“听了你们说了君君那么多的缺点,那谁能说说他的优点呢?”这时,有个别的几个孩子缓缓的举起了手,其中一个孩子说:“他中午午睡时以前会打扰别人,现在不会了。”另一个“以前总是君君站到大家面前承认错误,现在没有了!”是的,孩子是公正的,我表扬了这几个孩子,高兴的是孩子有认清对错的辨别力,但是,需要大家去放大这种好的现象。
听完之后,我说:“孩子们,你们知道我现在听到最多的是你们说的什么吗?就是你们上我这来说哪个同学的不对,给这个同学减分!君君的这几个优点,是不是其中几个小种子的不足之处?君君的优点你做到了吗?”这时候,教室里异常的安静,所有人都绷着嘴,我接着说:“孩子们啊~心中美好的人发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心中不好的人发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你多去观察别人的优点,慢慢的你也会成为这种人!”“亲爱的小种子们啊,婷婷老师希望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每天做一件帮助别人的事情,每天告诉我谁谁谁做的很好,我们要给他加分。这样,我的内心也会受到美好事物的影响感到开心,我希望我的小种子班是一个美好的充满爱的班级!”
讲了这么多,也许有几个孩子能明白我的意思,也会有孩子并不理解,我便需在每天的教学生活的浸润中,让他们逐渐去渗透有了这种发现美的行动,便能养成习惯,也便形成了性格。
学生在前老师在后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余杨徐海蛟老师在《别嫌我们长得慢》中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立的树,每棵树都会在春天的早晨发芽,都会在夏天的风雨里捧出自己的绿荫;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立的树,他们努力学会在泥土里汲取营养,学会向上伸展,学会明亮地生活,学会渐渐认识这个复杂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立的树,不是大人用来实现自己小小虚荣的工具;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立的树,他们有欢乐也有忧愁,只是他们忧虑的时间比较短,忧虑的颜色比较浅。”
很喜欢这段文字,也说出了我对孩子成长的观点。孩子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孩子也有自己的哲学。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独立的树,我们需要发现那棵树,发现每个孩子的不同,唤醒孩子的内动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我们的事业,教书育人也是我们职业的代名词,那现在有多少的老师能够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和责任呢。有些老师和家长可能会认为,教小孩子上课需要多大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呢,无非就是灌输他们最基础的不学都会的知识。但我的观点是,这样让孩子死读书不如不读书,知识懂得却无用武之地,一切都是空谈。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教书育人,让孩子们发现生活的神奇和美好,让孩子爱上生活我们就要把美好带给他们。
现今已是一个信息知识多元化的时代,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这些学科的概念都应该是融会贯通的,把所有的学科全部贯穿起来,成为了一节课。学习内容变了,学习方式变了,不再是枯燥的拼音学习、机械的生字抄写,不再是试卷的大量练习,不再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解、被动接受各种训练。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围绕主题,孩子们唱儿歌、读绘本、玩游戏、演戏剧、学舞蹈、学唱歌……孩子们每天都非常快乐。老师们不再是单纯教学科知识,而是陪着孩子度过一天又一天愉快的生活。在师生共度的生活中,知识的学习潜移默化,浸润其中。
记得在一年级上学期上完一节数学绘本课,有一个小种子跑过来对我说:“小余老师,为什么我们和其他学校的数学课上的不一样?”我感到诧异,忙问:“哪里不一样了?”孩子眨眨天真的大眼睛说:“我姐姐说学习数学一点都不好玩,天天做不完的题。我说不对,我觉得数学好玩”!我问:“怎么好玩?”孩子说:“数学课我们可以玩很多的小游戏,听很多数学故事,多好呀!”数学可不只是童话,我想是时候给他童话王国下一场雨了:“姐姐是高年级的孩子,以后我们慢慢学得深了,也要做题巩固学过的知识的”。没想到孩子说:“那我也不怕,只要好好的学习,一点都不难”。孩子的话对我影响很大,为什么有的孩子听到数学就头疼,心不甘情不愿的拿出试卷来做题;有的孩子喜欢数学,喜欢沉浸在数学的逻辑思维中,主动完成老师布置的题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合应用到每个学科。一开始师生的互动只是你讲我做,那整堂课都没了意思,甚至在孩子心里数学这门学科在他心里已经没了生机。这不是学习,这是在扼杀孩子学习知识的欲望。没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就是一种煎熬。有的孩子真的很努力可就是学不好,因为他的知识不是自己的,对他来说知识没有了乐趣。老师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者,老师是学生学习上的伙伴。师生心理相容,让孩子们对一门学科敞开心扉,学科才不会成为负担,而是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这样一种主题化的、活动化的学习方式,从内到外都极大地拓展了孩子的学习视野。每个孩子阅读绘本,诵读儿歌,学唱歌曲,排练绘本剧,写绘故事。另外,孩子每天都参与学科游戏。如此丰富的学习内容,远远超出了现行教材的知识容量,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
学校应该不只是为了授课而存在,而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而存在。保持学生的想象力、童真童趣、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感觉校园这么好玩,学习这么有趣。正如我们每天的包班生活,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认识到学生的长处,灵活地安排学生游戏有趣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一百种可能,每个可能都会被放大被得到重视,这无疑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生活的环境。
选择属于你自己的“跑步鞋”
李春艳时间如梭,转眼间,我与蒲公英班的孩子们相处了两个学期了。在这两个学期里,我把在北京学习时的所听,所见、所感赋予实践。我与“蒲公英们”相处的每时每刻都是与“蒲公英”共同选择适合“蒲公英”自己的“跑步鞋”。不论脚大脚小,只有最合适的鞋,才能让我们轻松愉悦地迈步前行。
当你走进我们的教学一楼或教室时,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孩子们主题课程的印迹。例如:“克、千克、吨”的认识,这一主题课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课,也是抽象的。为了让孩子们自然的学习1克、1千克、1吨的概念,我们首先走进了图书馆,找出相关的绘本书籍,借用平板电脑查找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大家分享、交流,通过交流分享,不仅仅学到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了解到了质量单位的历史发展、工具及工具应用等相关的知识。接着我们走进了自己的家庭、超市、食堂、农场……,带着实践活动单去找一找、去掂一掂、去称一称、去估一估。然后我们请来了科学老师一起研究天平,动手制作天平,进行天平制作说明会。不论怎样的形式,教育不只是要教会孩子们知识、技能和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铺就适于创造的土壤。
这种走出教室的实践课堂,这种数学、科学、美术、文化、历史等融合的主题课程,把学习数学知识融入活动,边玩边学习,边玩边成长……“让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翻阅孩子们主题活动中的日记,这样的数学主题实践活动让我深深感悟到”教师的情感再丰富,如果没有一种深入人心的教学方式,操作体验,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感悟"。正如蒙特梭利所说:“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忘记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当然,这样的主题课程下,我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备。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在蒲公英的教室里,让每一个孩子穿上属于自己的跑步鞋,奔跑在成长的道路上。“束缚住孩子行为的同时,也会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因此,没有整齐划一的坐姿,没有标准的答案,就像一个自由的游乐场,孩子门可以自由提问,自由发表观点。在蒲公英自由的空间体现的是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此爱与彼爱的交融,智慧对智慧的点燃,文化对文化的润泽。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郭茜“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开展生活化的课外活动等途径,促使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使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
就像我们的春天课程,我们把一粒粒种子和一盆盆泥土带进教室,我和孩子们亲手种下每一粒种子,播种下每一粒希望。孩子们每天早晨来到教室施肥、浇水。每天用手中的画笔来记录种子的成长。在这段期间里,我看到了孩子对种子破土而出的欣喜、迟迟不发芽的忧伤、长出幼苗的欢呼与开花结果的“疯狂”。那是一种无言的成长,孩子们在春天里和小种子一样,悄悄破土而出,悄悄发芽,等回过神来,便是绚烂无比。
语文课的源头不仅仅是一本本教科书,语文课的源头而是一本本孩子们需要阅读的课外书籍。这学期,我带领着我们班的孩子阅读了100万字的课外读物。孩子们在阅读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我们班级有位小男生,识字虽然不多,但是这一学期学习下来,有一天,他跑过来偷偷问我:“茜茜老师,可以把我所有的阅读反馈单专门用一个夹子定在一起吗?”当时我听了心里是暖暖的,因为我感悟到了阅读的魅力,让孩子变得更有求知欲,更有上进的心,阅读的魅力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是我们每个人最向往的事情,如何让阅读更加落实、落地,更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们一步步的带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让孩子们从阅读中寻找乐趣,从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让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让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感觉更加的自由、安全、优雅。这就要我们不能把课程规定为一种模式,不断追求创新,不断追求“活水”,不要让孩子们陷入老师的话语模板中,而且课堂上学困生,学优生要兼顾到,问题提问的恰当,问题提问给哪位学生?谁来回答,都是要老师精心设计的。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课堂上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必不可少的。那良好的倾听习惯:像有人发言不举手、放下手中东西、转向他,看着他、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组织完整一句话来表达,都是从学会倾听开始。
我们老师和家长要知道:陪伴孩子是我们的必须,但是我们也要试着成全孩子们,因为学习终究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需要每天不断地坚持与积累,不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还要知道“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学习决不能钻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象牙塔,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是语文的源头活水,只有常引入活水,才能让我们的更加地融入生活,融入课程,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开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新闻推荐
近日,观致汽车、腾讯视频与北京能量公司联合宣布,共同推出《疯狂的观致》汽车直播秀节目。在移动互联时代,结合生活场景和热点话题,采用“互联网+汽车”最新传播技术,为消费者创造独特的购车体验,帮助...